打開心扉—迎接豐盛的相交與學習

打開心扉—迎接豐盛的相交與學習

蕭建聰 院牧聯會2022年秋季在職院牧CPE課程

當初我領受呼召作院牧的服侍,本著一個希望自己在服侍路上不斷學習和力求進步的心態來報讀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原先我報讀的是2021年夏季神學生密集CPE課程,當時我在建道神學院差不多畢業,打算畢業後馬上修讀CPE課程,時間可以銜接,以便完成課程後能夠投身院牧服侍。經過面試,亦被取錄,可惜最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課程被取消,結果我只能以助理院牧身份先行入職。直到2022年秋季在職院牧CPE課程招生,我馬上再次報讀。這次報讀的期望更強烈,原因是我已在院牧崗位上開始了服侍,卻發覺自身仍有很多不足,希望透過CPE課程,讓自己能夠對病人有更適切的關懷。

是次課程體驗十分充實。我參與的是一個在職院牧課程,同學之中只有我是修讀第一個單元的,同儕的學習經驗比我豐富,他們對我的功課或平日的服侍都給予很多寶貴意見,同時亦很重視我對他們的意見,因而彼此間建立了良好的學習氣氛。從開課我們就互相分享自己預期的學習目標,亦真誠和信任地將自己的不足,就連內在的問題或希望改善之處在眾人面前分享。我想就算在平日生活中,亦未必有這些空間,甚至沒有機會可以好好地發掘內在的不足,找出原因,並在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儕幫助下去改善。再者,我們各人來自不同教會和服侍的醫院,背景和經驗不盡相同,在互相學習和交流當中,開闊了我的眼界。對我這個新人來說,總是有一些服侍的範疇是我沒有經驗過的,有一些想法是我沒有思考過的,跟他們一起學習,讓我能夠常常跳出自己的框架去思考,這就是群體學習與單獨學習的其中一個分別吧!這個體驗比我原先所想像的更為豐富。在CPE課程中所學到的一切,無論是自己的功課或同儕的功課,還是課堂中的討論,我都覺得對我未來的服侍有莫大幫助,讓我的裝備變得更豐富。

對於要說別具意義的學習經歷,非「人際關係小組」(IPR)莫屬了。因為自己很少這樣在別人面前把內心世界顯露出來,也很少去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開始時並不習慣互動分享,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覺。在督導循循的引導、同儕坦誠及開放的心態下,我對他們建立了信任,並漸漸地放鬆戒備,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分享出來。在過程中,我驚訝地發現對自己的認識也多了。

在CPE的學習過程中,我對自己有更多和更深的發現。例如:透過同儕和督導的批判和指導中,我發現自己與人在溝通上有很多假設,而這些假設都不一定是真實和正確的,反而會在溝通上造成阻礙。過往因著這些假設,加上好奇心不足,甚至影響我在探訪病人時,忽視了很多值得發掘且對牧養關懷對方有幫助的對話,使我未能更好地運用同理心來關懷和作出合適的牧養。經過督導與同儕的引導,讓我漸漸在溝通上學懂放下心中很多的假設,內心有種被釋放的感覺。

在技巧方面我也學懂很多,當中以「自我表露」對我有最深的影響。「自我表露」是學習運用自身的經歷,成為幫助人的資源。我本身是一位長期病患者,一直經歷不少病痛,原來我可以善用這些患病的經歷來關心別人。當病人談到一些與自己相類似的景況時,我可以簡單地向病人分享自己相關的經歷,從而讓對方產生共鳴。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更加敏銳病人受苦的感受,並可加強同理心去理解病人。我亦體會到神使用我的患病經歷去祝福別人,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受苦的意義。在CPE的學習過程中都有提及過,當人了解到自己受苦的意義時,就更能面對自己所受的苦,這確是真實的。

雖然整個課程要趕功課是有點辛苦,但我確實很享受做功課當中的過程。在過程中的啟發讓我努力地做很多神學反省,而這些反省對我的思想、價值觀甚至面對病人要說甚麼話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另外,我可以從功課中檢視自己探訪病人的情況,不斷進步,而且亦非常享受與同儕和督導在課堂中的互動,當課程完結時,實在感到萬般不捨。經歷這次CPE學習後,除了感到接受裝備的重要,同時亦對院牧督導及其角色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