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服務--無聲的宣講

院牧服務--無聲的宣講

 羅杰才 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 

在2001年3月,院牧聯會舉行了「差遣院牧啟動禮」,當日劉少康牧師講了一個「故事」,一直深印腦海,而且被多番引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有一個小鎮被德軍炸得屋毀牆摧,當中的一座教堂也同樣損壞了。戰後,這個地方重建,教堂也重修。但教堂中的一座耶穌聖像的雙手跌碎了。

復修聖堂的委員會要決定,把聖像復修,還是換一座新的。結果,在聖堂復堂的聚會中,會眾看見的是一座沒有被復修,也就是沒有雙手的耶穌聖像。

主持的神父說:弟兄姊妹,你們所看見的耶穌聖像,是沒有手的,其實耶穌並不是沒有手,因為我們就是耶穌的手。如果我們願意彼此相愛,願意關愛鄰舍,願意實行真理,人就會從我們看見耶穌的手。但如果我們不願意如此行,即使這耶穌聖像的手復修了,耶穌還是沒有雙手。

這個故事對我如此深刻,是因為它既傳神又具體的將馬太福音8章耶穌醫治大痲瘋的事蹟和信息,作了生動的演繹。而這段聖經和這個神蹟,可說是院牧服務最重要的依據。因為院牧服務正是:用愛觸摸生命,以行動宣講福音。

顯明所講的道

馬太第8章,當然是緊接第7章。從經文的寫作上看,馬太5至7章是山上寶訓的篇章,經文強調「耶穌上了山」(太5:1),而第8章正以「耶穌下了山」(太8:1)作為開始,而8至9章主要的內容,就是耶穌在山下的行動,這與山上宣講作了一個明顯的呼應。

宣講與醫治,是耶穌工作的兩大範圍(太4:23,9:35),也是今日教會所必需繼承的兩大責任。但今日的教會,卻主要集中在宣講,忽略了醫治。做成這種偏差,當然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最關鍵的,相信是和神學上疏理不順和實踐上找不到落足點有關。院牧服務的出現,可算是為這兩方面作了一個重要的補充。

其實「道」的一貫性是十分重要的。所謂一貫性,就是所言和所行的一致。耶穌的道,「愛」是一個最重要的主題。因此如果祂只在「山上」宣講,在「山下」卻拒絕那大痲瘋病人,那麼祂的講道就不可能「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7:29)所以今日如果教會忽略了在醫院的病人,在宣講上的權柄,將會打上折扣是毫無疑問的。

用愛觸摸生命

這個醫治大痲瘋的事情,其中最精彩的,不是那個人的大痲瘋霍然而癒。而在於耶穌「就伸手摸他,說:我肯。」(太8:3)。聖經作者巧妙的把一個醫治的優先次序和重點勾劃出來,熟悉聖經的都知道,耶穌並不需要「伸手摸他」才能治癒這個痲瘋病人。換言之,這一摸,在「醫治」上並不必需。然而,這又如何理解耶穌的行動?而且馬太福音的作者,又為何刻意的突出這個情節。

我們相信,耶穌並不需要透過觸摸去治癒這個痲瘋病人的身體,但如果要治癒這個痲瘋病人的心靈,這個觸摸就十分重要。今日醫療發達,治病上用的儀器和藥物都十分先進,但這些都不可取代醫療過程中愛的觸摸。從這一角度看,院牧服務就像耶穌的一雙手。

為甚麼耶穌要觸摸這個痲瘋病人呢?因為痲瘋病令人的身、心、社、靈都受到損害。因此他們所要的醫治,不單單只是身體上的痊癒,更是心靈上的醫治,自我形象的重建,對上帝信仰的恢復,與人交往的勇氣。其實,不少的病人在身體病癒後,心靈的創損依然未得填補。所以耶穌要「伸手摸他」,這一摸,不是為了他的身體,而是為了他的心靈。院牧服務強調心靈關顧,就是這個原因。

無聲的宣講

今日教會傳福音,大都是透過聚會、講道、見證分享,影音等等,這些方式當然有它的好處和必需性。事實上,耶穌也常常講道,但耶穌在「山下」的行動,不單實現了祂在「山上」所講的道(福音),而且更使「祂的名聲就傳遍了……,當下有許多人……來跟著祂。」(太4:24-25)在耶穌「山下」的行動,使祂「山上」的信息傳遍整個加利利,甚至傳到敘利亞去。所以要廣傳福音,「山下」的行動,實在要更加注重。

在耶穌治癒這個大痲瘋病人之後,有一個很特別的囑咐,就是「切不可告訴人。」(太8:4)這一點和今日不少教會的作為和經驗太不一樣了。到底耶穌為何要如此囑咐這一個蒙恩的人呢?如果我們知道馬太5至7章是耶穌山上有聲宣講,8至9章就是耶穌山下無聲的宣講,那麼我們就更明白為何耶穌在醫治人之後,常常囑咐人「切不可告訴人。」因為「只要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就是)對眾人作證據。」(太8:4)而且「無聲」的宣講,更可以避免吹噓、誇張和失實。

無聲的宣講就像開始時所提到的「耶穌的雙手」,雖然不容易表達,但這並非不真實,反而是要讓真理成為真實。在過去到現在,一直有人認為:院牧服務就是醫院的福音工作。關於這種觀點,我們不會否認,也不必否認。但院牧服務所著重的,是無聲的宣講,要伸出的,是無形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