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事物牽連之廣泛,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繼內地的三鹿牌奶粉引發事端之後,香港多個為人熟悉和飲用的品牌奶粉、雪糕雪條、甜品、朱古力、餅乾、糖果、三合一咖啡(或麥片、奶茶)等,相繼發現含有超過安全標準的三聚氰胺(Malamine),甚至連蔬菜、蘑菇、午餐肉、加味牛肉也可有能三聚氰胺,一種接一種食品需要回收,禁止食用。
估計還有其他食品有問題,已發現的並非事實的全部。那麼,香港人應該怎樣選擇日常食物?香港政府應如何為市民健康把關?
三聚氰胺俗稱「蛋白精」,是一種白色、無味的化工原料,常用於製造美耐皿餐具、建材、塗料等,具毒性,不可添加於食品。無良商人為了利潤漠視消費者健康,為通過品質檢測而在食物中加入三聚氰胺。也有些人在農藥或飼料加入三聚氰胺,造成農產物或肉類食品污染。
目前,一般認為三聚氰胺毒性非常輕微,基本上沒有腎毒性,但在加工過程中,三聚氰胺中常常混進了三聚氰酸,兩者緊密結合就會形成不溶於水的網格結構。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進入人體後,在胃酸的作用下,會相互解離並分別通過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再進入腎臟,繼而在腎細胞中再次結合和沉積,形成腎結石,堵塞腎小管,如情況嚴重,最終有可能造成腎衰竭。
三聚氰胺結石微溶於水,成年人若經常喝水,結石就不容易形成。但哺乳期的嬰兒喝水很少,腎臟也比成年人小,於是就較易形成結石,結石的危害也較大。
WHO(世界衛生組織)至今沒有關於三聚氰胺危害人類健康的研究數據。但根據USAFDA(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的動物研究,最高日用指標(total daily intake,TDI)是0.63mg/kg bodyweight/day。EFSA(歐洲食品安全中心)的指標是0.5mg/kg bodyweight/day。即一個5kg的小朋友,每天的最高攝取量是5毫克 (0.5Mg x 5kg = 2.5 mg/day)。
政府可引用這個指標作為安全標準。
我們認為,在目前情況下,特區政府應就毒奶事件為市民健康做好以下事項:
1‧迅速進行有關立法和修例
特區政府應就新的食物安全要求訂立新法例,並修改現存法例,以及時依法阻止含三聚氰胺的食物在香港發售。
據悉,立法會已在9月22日緊急立法,禁止含有超標三聚氰胺的食物在香港發售。當局並加緊研究修訂《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以期擴大食環署署長的權力,以在有合理懷疑下,可以在檢驗食品之前要求供應商回收及停售有關產品。有關修例將於11月前提交立法會討論,盡快立法,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事情。
2‧與內地及其他地方政府加強溝通、合作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應就本次事件與內地及其他地方的政府進一步加強合作。至今,三聚氰胺的毒源還末確定。最初的焦點是奶粉及奶製品,例如三鹿、蒙牛、伊利的產品;其後,擴散至原材料含奶的食品、餅乾、甜品、朱古力等。大家最初以為避免食用中國內地的相關食品就沒有問題,但原來外國名牌食品也有採用三聚氰胺作原材料。例如,吉百利多款朱古力,樂天多款餅乾及蛋糕。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應盡快抽驗高危食物,瞭解各類食物的原材料及有關原材料的來源地,並且第一時間向香港市民發放有關的追查結果及跟進行動。
3‧設立熱線協助市民查詢
政府衛生署及衛生防護中心自9月21日設立熱線至今,接獲不少市民查詢。發言人表示,在這些查詢中,有人聲稱本人或子女曾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類製品,並聲稱出現一些腎臟病徵,例如小便刺痛和次數轉變。衛生防護中心已忠告他們盡快求診,以確定是否腎臟出現毛病。其他查詢者並沒有涉及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類製品,只是尋求一般健康指引。
4‧加快抽驗食物樣本
由於食物安全涉及廣大市民生命安全,食物安全一再發生問題之後,市民對食物安全的信心益趨薄弱,政府有必要在一旦出現新的食物安全問題時,盡快公佈抽驗結果。我們很高興知道政府會增撥資源給政府化驗所,以備外地檢驗出有問題食品後,本港可以及時跟進化驗,務求在24小時內公佈結果。外國如發表檢驗報告指某種食品出現問題,本港政府化驗所可在24小時內提交有關化驗報告,告知市民應否停止食用有關食品。
5‧適當安排市民的檢驗和冶療
根據政府已作出的安排,食用過三聚氰胺超標奶製品的香港人,可向政府求助。瑪嘉烈醫院被指定為驗腎中心後,當局發現要求檢驗的市民數量比預期巨大,已立即宣佈加入18家門診為市民服務,有需要的病人並可獲轉介往特別評估中心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指定診所自9月23日開始提供服務以來,已為30452名兒童提供評估服務。
衛生防護中心至10月4日共有五宗涉及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製品而腎臟結石的確診個案,其中四宗由醫管局呈報。四宗個案中,只有一宗在經指定診所和評估中心接受免費檢查服務而確診。四宗確診個案的病童已出院,情況良好。本港的檢查服務至少會維持半年,家長應適當安排求診時間。政府就毒奶事件成立的專家小組,將估計未來會有多少內地港童返港求醫,以作出應變措施及部署,另會研究食品回收法的細節。
6‧與家庭醫生合作,加強安全飲食的教育
毒奶問題在政府與各界共同努力下,總算受到控制。但如果市民缺乏有關知識,不但容易再有恐慌,而且亦加重醫療部門的壓力。因此醫管局應安排更多健康講座,講解相關知識。另一方面,當局亦應安排向家庭醫生發放最快最新的醫學資訊,有助他們在曰常的前線工作,解答市民的疑問憂慮,及至更進一步,教導市民如何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食物安全,無非關係健康。而市民的健康,亦關係到政府的醫療負擔,所以加強市民安全飲食的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和有價值的工作,而毒奶事件的發生,正是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如今就要看政府能否轉守為攻,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