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病人的心靈牧養關顧

手術病人的心靈牧養關顧

 周翠梅 播道醫院主任院牧  

hands3今天醫院整體給人的印象與從前已大不相同。全院清一米白的顏色,已由有藝術兼色彩繽紛的圖畫取代,走廊也多了一些有心意的設計,醫院內已嗅不到昔日濃郁的消毒藥水味,這樣的包裝(裝修)難怪有人說似酒店。醫院有這樣的改變相信無非是希望進來的人能減輕不舒服的感覺,因為醫院對大多數的人來說仍是不受歡迎的地方,常聽到人說:「若可以選擇的話,最好還是不去接近醫院,因為愈接近,心中不安的感覺愈重。」

對於要到醫院接受手術才能將病情改善的病人,心中的感覺何止是不安,還有陌生的、不易說出來的恐懼、無奈、擔憂、失控、無助等複雜心情。手術病人的複雜情緒中,焦慮是最常見及影響至深的,焦慮就是恐懼加擔憂,沒有安全感,殺傷力足以將人完全擊倒。曹敏敬博士曾說:「人的焦慮其中在過去發生的佔30%;而 40%的焦慮是未曾發生,將來也未必會發生的。」等候接受手術的病人的焦慮很多是這些,他們擔憂的是前面的未知因素。

過份的焦慮

等候接受手術的病人的焦慮,有些是不合理的焦慮。黃太入院做胃鏡及腸鏡檢查,姑娘說她辦理入院手術時已表現出很緊張,院牧關心她,但她只說怕痛、怕不會醒來、怕……。院牧嘗試將其他病人的經驗告訴她,幫助她減輕憂慮。她就說不想再提手術,希望快些做。面對這種不合理的焦慮型病人,幫助他們的方法是將他們的注意力分散,就是將話題從手術轉到其他話題上,可以談談他的家庭和他有興趣的話題,目的是讓他在等候的時間不要想太多,時間也特別快過些。也可用聖經給他安慰,例如腓立比書 4:6-7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彼得前書5:7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當然也可以為他禱告,將他的憂慮告訴神。

合理的焦慮

曾探一位預備接受切割一小腫塊手術的成年男士,按一般心靈評估標準,他應沒有甚麼即時的心靈需要。聆聽關懷下,他能說出自己面對手術有緊張、擔憂,以為是「小兒科」,怎知手術前要做一連串的檢查,這是他沒心理準備的,手術也不受他自己控制的,還有化驗報告又不知會如何。這是合理的焦慮。關懷這類病人,先要認同及表示理解他的憂慮,然後要聆聽到他的焦慮的根源,像這位男士,他的心結是怕病情失去控制,當院牧提及這點時,他像「叮一聲」的醒過來,原來他習慣了自己控制一切,突然事情不在他的控制下,失控的感覺對他是不舒服及不耐煩的。在這時除了用同理心聆聽外,更是善用福音的機會,讓他看見人的限制。

為過去和明天憂慮的病人

有些接受手術的病人,手術前很擔憂手術痳醉後會不能醒來、會痛、報告會不好(縱然醫生已說很大機會是良性)、要做電療、化療、後遺症很多等。他們有這憂慮是因受其他朋友或自己過往的經驗所產生,他們恐懼自己將會如此。他們的憂慮正是曹敏敬博士所指在過去及未曾發生的,將來也未必會發生的那種憂慮。鄺炳釗博士的《從聖經看如何處理憂慮和恐懼》一書指出:「將注意力從昨天及明天轉回今天,是減少這些不必要憂慮非常有效的方法。」方法是讓他們將焦點放在此時此刻,只著手做面前清楚的事,不看遠方模糊不清的事,以客觀心態分析現時處境。例如病人對痳醉藥的焦慮,可以引導他想起最近是否有此問題發生,現代醫療因痳醉藥出事的比率是如何的少。手術的結果並不是人所能完全控制,但醫學界已証實情緒會影響手術的成功率。聖經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因此我們需要鼓勵病人選擇以正面情緒和思想去接受手術。

此外,關懷手術病人時,若時間許可,技巧地運用一些問題,例如:「面對要做手術,你覺得自己有緊張/擔心的情緒嗎?」當他回應有,便再關心地問:「這幾晚睡得好嗎?面對手術你的情緒如何?是緊張、擔心、還是……。」也可以問:「面對手術你最關心的是甚麼?」「你知道自己緊張的是甚麼嗎?」「你的心情可有向別人傾訴?」「你感覺有人支持嗎?」「你覺得你的信仰/信念可以幫助你嗎?」這類問題是幫助關懷者容易找到關懷的方向,究竟是疾病本身、是支持系統、是靈性、還是自我價值或是情緒問題。找到問題,才能對症用藥,更能評估他心靈需要的逼切情況。

總的來說,聆聽及紓緩病人的焦慮是牧養關懷者的重要任務,一個歡鬆的面容、一顆輕省的心,再配合關懷的技巧,病人內心的焦慮不難被聽出來,心結也會慢慢解開。手術病人的心靈需要可以是短暫的也可以是長遠的,能在他手術前送上關懷祝福,不但讓他經歷上帝所賜的平安,也是拉近關懷者與被關懷者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