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康醫生現任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同時亦是沙田區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的成員,由九七年起張醫生一直出任事委會主席,作為一個專業醫生,要帶領事委會,承擔區內五間醫院的院牧工作,會遇上甚麼挑戰?在事工的策略和部署上,會否和以牧者身份參與事委會的有所不同?張醫生對自己的角色有怎樣的詮釋?
「我個人認為事委會不是領導者,而是支持者。事委會應該給予院牧足夠的空間去尋找發展方向。作為事委會,我們應該關心的是院牧在工作上所遇到困難,並且盡量協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強調每間醫院雖有不同種類的病人,但工作性質仍是一樣,院牧只要能夠平衡各項工作和取得最佳果效,事委會不一定需要有特別的策略。
提到果效,張醫生對院牧團隊作出了正面的評價:「我也聽過一些批評,但我不會太介懷,因為不在前線工作的人很難瞭解院牧的實際工作。坦白說,我覺得在院牧團隊中,不乏可以獨當一面的同工,從轉介個案的增加和認受性的提高,他們的工作和成績正是有目共睹的。最近我們在仁安醫院開設院牧服務,雖然只是每週半天的探訪,但院方都十分看重和支持,於復活節更舉辦了大型活動,院內員工的參與性都很高,這正代表著一個好開始。」
對於院牧服務的未來發展,張醫生最大的關注仍然是區內教會的合作與支持。原來四年前沙田區事委會已逐一拜訪區內近百間教會,與他們分享事工的需要和討論合作模式,但是大部份的教會仍是未見積極支持,加上過去幾年沒有主任院牧,與教會的聯絡跟進也鬆放了。因此,張醫生認為在與教會長遠合作的層面上(特別是在病人跟進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的空間。
對於以醫生的身份擔任事委會的主席,張醫生對自己有怎樣的評價?「我當然覺得由傳道牧者領導事委會更為合適。當初我只是受教會委派加入事委會,至於為何當上主席,完全是基於現實的情況。因為其他委員已有繁重的工作,所以更要互相配搭和彼此信任,就是這樣我便擔上主席一職。」他強調自己只是一個過度性質,長遠來看還是需要更多的教會加入事委會,有更多的牧者參與,否則事工的發展仍然有限。
說到這裏,筆者將焦點移到另一範疇:他如何藉著自己的專業與院牧工作有更多的配合?「若從全人關顧出發,醫生的訓練實在是狹窄的。我們似乎是醫病不醫人,因為限制實在很多,單是時間一項,已足夠說明。但護士可以比醫生做得更多,護理服務本身就是延伸關懷。有了院牧服務,關懷就可延伸得更遠。我的目標是要做到由前線的非基督徒護士看到病人的需要而轉介給院牧跟進,這樣才代表院牧的角色真正得到肯定。」或許張醫生參與院牧服務,正是填補作醫生的不足。這樣,也算得上是一個非常好的配合。
張醫生一直強調教會支援的重要,目前沙田區有一位院牧正是由教會差出,他對這種支持模式表示「當然是歡迎之至。由教會差遣院牧,既不增加財政負擔,又能增加人手,實在是非常難得。但面對五間醫院的龐大需要,要教會差遣更多的院牧實際上也不容易。但對於教會的支持,我期望教會能夠有更大的承擔,願意接收出院後的病人,落實跟進栽培,這樣長遠的合作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但願沙田區的教會和教牧,聽得到張醫生的心聲。
結束訪問之前,張醫生高興地告訴筆者六月一日將有新聘的助理主任院牧周美蘭姑娘上任。深盼沙田區的院牧隊工能更上一層樓,在地區聯繫和支援上能有新的突破,開展更多不同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