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宣道會上水堂──越燒越旺

中華宣道會上水堂──越燒越旺

 思澄 

一九五八年上水石湖墟的一場大火,燒著了九龍塘宣道會宣教的心。上水堂就在那時開始,並且正好座落在以重建石湖墟的功臣張人龍和廖潤琛命名的龍琛路。瞬間四十六年,石湖墟已不是昔日面貌,上水堂亦已結果纍纍。當初憑著火熱,不惜走進這火燒過的災場,如今火燒的痕跡早已無存,但上水堂的火,卻是越燒越旺。

「當時,教會只租一個地方作聚會之用,六一年,有一位陳元喜醫生送出了一塊地作辦學之用。有一段時間,教會仍在另一處,直到七七年,教會才在這裏建堂。堂校結合在一起,對於福音工作當然有所幫助。」仍然十分年輕的李海平牧師對教會的歷史瞭解得一清二楚,他十分明白通往明天的路,是從昨天舖過來的,教會的發展才得穩當。

在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之下,上水堂如今參與崇拜約有五百人,已算得上是一個中大型教會了,並且他們在幾年前已開始差傳植堂,若論果子,肯定倍以此數。「雖然近年有不少關於教會增長的運動,但我們一直強調成長多亦強調增長。教會會按需要進行『會友資料更新』,詳細的瞭解弟兄姊妹年齡分佈,信主年日,以及靈修、讀經、聚會等各種靈性狀況,然後在講台及栽培班、團契中按需要回應。例如,我們知道不少弟兄姊妹對舊約是陌生的,就在這方面多加教導,以使全教會的信仰能均衡發展。○四至○五年教會的主題就是︰在真理中跟隨耶穌。」李牧師認為教會增長,不是趨時逐浪,他看教會像一個家,而不是一個事工,薪火相傳,比一陣熱火更重要。

由於教會對宣教的熱情,當九一年院牧聯會推動在粉嶺醫院的院牧事工,上水堂就毫不保留的參加了。一位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田玉祥弟兄說︰「參加了醫院探訪工作,不單身體健康,而且傳福音的力量也更大。以前,我每年最少睇幾次醫生,但做了醫院義工,幾年都未睇過醫生。往日不敢向人傳福音,但如今講慣了,傳福音很容易。但去年『沙士』停了探訪,如今講福音都沒有那麼順暢了,希望可以早些再去醫院探訪。」

傳道人梁惠玲接著田弟兄分享︰「其實,九一年開始,我仍未在這裏事奉,但知道不少長者已經六七十多歲,如今一些甚至有八十多歲。但他們十年如一日,對醫院探訪工作,十分認真。我們從他們經驗中發現,讓長者們有事奉,對牧養長者和教會健康都十分重要,而醫院的院牧服務,是最合適他們的事奉。」梁傳道又說︰「以往,不少長者對病和死都有忌諱,但因為當了醫院義工,探病多了,出席安息禮拜亦視作等閒,雖然不少是鄉間長大的人,亦不會怕『不吉利』,一些長者甚至開懷的和家人談論後事,這都因醫院探訪的原故。」

正當不少教會為牧養長者感到力不從心,甚至不知如何入手,上宣已經找到秘訣。李牧師說︰「如今不單長者團契投入醫院探訪,他們的熱心甚至影響一些中年的,甚至青年的弟兄姊妹,他們的影響是跨代的。雖然他們沒有那些長者一樣的時間,可以常常到醫院探訪,但他們看見他們事奉的喜樂,聽見他們的見證和分享,都很受鼓勵,甚至與他們為榜樣。」作為一個牧者,還有甚麼比這個更受安慰呢?

能夠有今日的成效,梁惠玲傳道坦言︰「這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蔡春梅姑娘(已退休),花了很多的力量在這個事工之上,加上教會一直的支持,經過了一段不短日子,大家都真正的投入了,才體會到這個原本被忽略了的事工,原來裏面有那麼大的祝福。如今,醫院關懷事工已經成為『自動波』了,長者們已經看為他們的責任,牧者和教會只要給予關心和適度的支持已經可以了。」只要火著起來,有「薪」接下去,薪火就可以相傳,而且越燒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