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永生之路

通往永生之路

 羅杰才 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 

最近接到宣道出版社許朝英社長的電話,要我為一本新書《風雨同路──愛你的近鄰》寫一段推介的文字。收到傳真過來的文稿,看過後,就毫不猶疑的寫了「在福音書裏有兩個最重要的比喻。一個是浪子的比喻;另一個是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浪子的比喻,是上帝召喚人回歸祂的懷抱;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則是上帝呼籲人去到受傷受困的人身邊。這正是福音的真義。《風雨同路──愛你的近鄰》正是一個一個現代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也是上帝今日的呼籲。」

福音和永生一直是信主以後,傳道以來,不斷反覆思考的題目。雖然至今仍不敢以為完全明瞭了其中奧義。只是已經不再以簡單的救恩三部曲──認罪、接受、承認,作為福音的全部內容。傳福音,除了口頭佈道之外,亦更重視如何活出信仰的真義;對於永生,死後在天堂與主同在,當然毫不懷疑,但生前與主同行,才是最大的關心。經過了三十多年的信仰生活,我仍是無從得知自己是因為對信仰的理解有了不同,因而信仰的生活產生改變;還是因為信仰的生活有所改變,才漸漸有了更多不同的理解。或許最可能的是,兩者交替影響,就像雙腿行路一樣。

自從投入了院牧聯會的事奉,差不多每一個主日都要講道,不少的經文,亦已經講得爛熟了。但今日再看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卻又添增了更深的體會。

路加福音十章二十五到三十七節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始於一位律法師問耶穌關於:我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當時耶穌並沒有像我們今天的向他講解「救恩之道」,也沒有「糾正」他說:承受永生不是作甚麼就可以得的。要知道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而是反問這位律法師: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唸的是怎樣呢?

他回答說: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可見耶穌並沒有認為那律法師的回答是錯的,祂更沒有否定通往永生之路,是要「行」的。不然的話,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就顯得不合理了。相反,當那律法師用誰是我的鄰舍作為推搪,耶穌就用這個著名的比喻糾正他。

永生,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但不少基督徒似乎太有把握,因此反而太少關心。情況就如今日一些無憂少年,以為生活就是如此容易,結果豈不是令人擔心嗎?如果我們仔細的思考耶穌的話,祂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也少(太七:13-14)。由此可知,通往永生之路,是有一定的難處和要求的。

這樣說當然不是要否定靠恩得救的基本要義,只是希望提醒我們(包括我自己)。正如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倘若有人自信是屬基督的,他要再想想,他如何屬基督。」(林後十:7)他甚至說: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7)。無論如何,我們也不可能把保羅解讀為一個沒有信心的人,或是一個強調靠行為得救的人。但他卻是為了到達永生而不敢懈怠。

作為基督徒,我們相信人不可以藉著行為而得救,但我們也必須知道,信心絕非一種虛浮的理念,而是對上帝的回應。因此,信心與行動是並行不悖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雖然與浪子的比喻不一樣,但同樣是上帝永生的召喚,耶穌對那律法師說:你也照樣行吧!可見福音並不是單單召喚人回歸上帝的懷抱,也是呼籲人去到受傷受困的人身邊。因此我們膽敢說,院牧服務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傳福音」的行動;帶著愛心,走向受傷受困的病人身邊,正是一條通往永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