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元區院牧室可以說是「陣容鼎盛」,整個團隊共有八位院牧同工及兩位行政同工。然而,由於屯元區共有三間醫院,院牧要分為三組,每組負責一間醫院,所以屯元院牧室既是一個大團隊,又是三個小分隊。「從前同工人手少,三間醫院都要去,但現在人多了,可以每間醫院都有專責的院牧同工。三間醫院的院牧服務原則上都是獨立運作的。」主任院牧黃天安牧師指出了屯元區院牧事工的特色。
三院之中,屯門醫院的人手需求最大,所以有一位全職院牧和兩位全職助理院牧駐守。李達強院牧是九九年加入的,一開始就在屯門醫院服務,○四年沙士之後曾經離開過,但○五年二月又再次加入,他對屯門醫院的文化和病人的需要都十分熟悉。除了關顧病人外,李院牧主要著力開發服務的資源。「以目前的同工人手,我們只能照顧極少數轉介以外的病人。屯門醫院每年住院病人有十二萬人次,換言之每月有一萬人次,需求之大可想而知。所以我們必須動員義工,才可以關顧更多病人。我們希望○七年能夠做到全年關顧一萬二千人。如要達標,則要有一百五十位義工。因此,今年的重點是招募和培訓義工,到目前為止,參加今年義工訓練班的人數超過四百二十人。」不過在希望增加義工的量同時,李院牧更強調質的保持和提升。
助理院牧梁耿華早於九三年已加入院牧室,他有十多年時間駐守青山醫院,今年四月才轉到屯門醫院。「當年我也曾在屯門醫院服務過,但經過了十多年,醫院當然也有不少的變化。」梁院牧坦言他也在重新適應醫院和團隊的文化,特別是兩院的病人性質很不相同,「青山醫院的病人都是在精神上受到長期的困擾,他們患的都是心靈上的病。相反地,屯門醫院的病人卻是在肉體上受痛苦,且有不少是在死亡的邊緣中掙扎。我需要把握每分每秒,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安慰與盼望帶給他們。雖然當院牧已有多年,但面對著一幕又一幕的生離死別,也會感到難過,但也使自己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會和反思。」
與兩位男同工並肩的是助理院牧張秀玲。她也是九三年加入團隊的,最初擔任探訪幹事,後來成為助理院牧。對於十多年的事奉,張院牧用「喜怒哀樂」來形容。「我體會到人活著是很喜悅的事,失去了健康自然難免會有哀傷,也有一些人會感到憤怒和埋怨,但能夠與他們一起面對和交託給主是令我最感喜樂的。」與兩位認識多年的同工一起事奉,張姑娘指大家都十分合拍,「而且我們每天都有祈禱會,更能加強溝通,彼此支持。」
像屯門一樣,青山醫院也是兩男一女的組合,但不同之處是兩位男同工都是新面孔。「我之前在社會服務機構工作近二十年,過去四、五年更專責精神康復者的就業發展,所以對精神病患者已有一定的認識。我希望神使用我過往的經驗去服侍院內的病人,並且與他們分享福音。」雖然探訪幹事許奇崇四月才上任,但他已十分掌握醫院和病人的需要。
「青山醫院正強調病人要『回到社區去』,所以我們會加強離院跟進服務。除了家訪和到安老院探訪外,我們更會動員義工作家居探訪。此外,我們也會嘗試提供『到會式』服務,就是到其他院舍為病人開小組。」在駐守青山醫院之餘,他也會有部份時間到博愛醫院,支援探訪工作。
另一位新成員是探訪幹事張錦鴻,他在八月一日才到職,絕對是團隊的「新丁」。他今年完成了信徒領袖訓練課程,由於對關顧病人有負擔,於是決定投身院牧事工行列。
至於團隊中的舊同工黃煥珍,她又覺得這個組合如何?「我們有清楚的分工,而且經常溝通和討論探訪個案,所以在工作上也有不錯的默契。」黃煥珍九六年加入團隊,一直都在青山醫院服務,起初是部份時間探訪幹事,如今已轉為全職同工。
三個團隊之中,博愛的成員最少,只有一個半職的助理院牧梁美燕駐守醫院,「起初真的有點兒孤單,因為屯門和青山醫院十分相近,但博愛卻遠離兩院。但也正因如此,我更學懂獨立處事和解決問題。」梁院牧表示,由於博愛的病人以療養為主,病人的住院時間一般較長,所以院牧同工探病的步伐不像屯門醫院那樣急速,而且院內的人情味濃厚。
為了使三間醫院能夠分而有合,每月都會有最少一次聯合同工會,大家都會齊集屯門醫院,一同開會交流,並且一起祈禱。而鎮守「中央」的就是行政秘書劉玉屏。她曾是屯門醫院的探訪義工,後來成為了院牧室的幹事。「我是九四年入職的,跟黃牧師加入的年份一樣。可以說是見證了院牧服務在醫院的發展。」劉姑娘形容自己好像一條百爪魚,因為事無大小都由她處理,難怪院牧們都稱她為「中央總書記」。
作為三院主任的黃牧師,他對團隊的表現和未來的發展有這樣的分享。「同工的自發性很強,也能發揮恩賜,所以三院的事工都運作暢順。至於未來的挑戰,相信仍然是人手的問題,面對著三院的龐大需要,不論在院牧、義工和經濟上,都要開拓更多的資源,才能與醫院的發展和病人的需要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