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的任務-評量與干預

督導的任務-評量與干預

 盧惠銓 香港浸信會醫院臨床牧關教育督導 
引言

scale十多二十年前,基於訓練傳統及代代相傳的受訓經驗,許多北美的CPE督導前輩均採用側重個人治療取向的督導模式,箇中的重要理念是,當牧者具備健康的人格與靈性,他/她的牧養自然就有質素。直到如今,這個理念在臨床牧關教育中仍備受重視,其重要性無容置疑。然而,要幫助牧者從成長背景的諸多障礙、扭曲與創傷中復元過來,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旅程,甚至如Cloud及Townsend所說,「完全的康復」只是基督徒的一個迷思。1過去十年美國ACPE協會循序漸進的修訂課程標準,並調較臨床督導的取向,倡導臨床督導(clinical supervision)應以「幫助學員達到預期學習果效(learning outcomes),以及評量學員是否達到預期學習果效」為首要任務。

督導必須評量學員的學習需要

Steve(化名)於第一周的反省中寫著:2

原以為新一季仍會留在原有病房,誰知事與願違。起初,我有點失落的感受,因為我知道我對原有的牧區已建立了感情,再加上剛剛與護理同事建立相熟情誼,現在卻要放下,又要與其他醫護人員重新建立關係。我除了感到有點失落情懷之外,又漸漸感到少許壓力。……經歷新牧區的安排,我再次發現自己是個不太想變的人。……其實,我是一個需要極大安全感的人……。

然而,Steve從神的話語裏得著幫助,他接著說:

我好像明白神的心意更多,我知道在這牧區,我將會看見神需要我學習的功課。神啊!求您助我有勇氣與新同事和新環境建立新的關係。況且,認識新同事,實有助我展開更多的牧養學習。不要怕新環境,安全感不應只在自己熟識的人群中,而是要長成到由心而發,有自信而無懼。

Steve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學習需要,擬定「建立健康的團隊合作關係」為學習目標,內容包括: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立場、與異性同工建立清晰界線、敏銳自己及同工的情緒,以及欣賞同工同儕並彼此配搭事奉。Bernard及Goodyear認為,督導的目標之一就是教育,學員也確實是一個學習者。治療師與督導之間最重要的差別在於後者負有評量的責任。3

干預為著幫助學員有所改變

Bernard及Goodyear主張,督導的干預主要有三種功能,包括評量學員的學習需要,改變、塑造或支持學員的行為,以及評量學員的表現。4換句話說,督導有責任去評量學員所提出的學習需要,與他/她真正的學習需要是否有差距。督導可透過個別及小組督導引導學員辨識自己真正的學習需要,從而加強學員的學習動機。要把這項任務幹得好,有一個重要祕訣,倘若學員經驗到其督導真心關注自己的學習與成長,便會更願意接納督導的意見,更願意積極地面對自己真正的成長課題。這項任務於單元開始初段尤其重要。徐西森引述Proctor(1988)指出,要讓學員感到被接受、被瞭解及被重視,他/她在此安全的環境裏,才能勇敢、開放地挑戰自己的軟弱和無能。5

看著Steve的學習契約,督導必須評量他所擬定的學習目標,與他現階段呈現出來的學習需要是否吻合。Steve的心聲,正好反映出他瞭解並邁向自己真正的學習需要。正當他漸漸熟習了新的環境,到了第四周,又遇上了另一重考驗。他在周記裏描述:

姑娘對我說:「姑娘跟你講笑,你那麼嚴肅,怎能與你傾談!」……雖然是簡短的交談,但我被那位姑娘的一句話觸動。若沒有傾談的平台,很難與人建立友誼和隊工,我該如何與人傾談呢?又能要幽默,又要保持角色界線,這正正是我要學習的目標,如何建立與異性交往的界線……?

Blocher提出,有效的督導必須兼備挑戰與支持。督導適切的挑戰能夠幫助學員嘗試新的行為。當學員願意接受挑戰並作出嘗試時,督導宜給予支持。然而,若督導只著重給予支持,則容易使學員認定自己太脆弱而不能承受建設性的批評或沒有能力完成指定任務。6

督導必須評量學員的專業表現

Steve接受督導的挑戰,敢於作出嘗試,往後有好幾次處理院牧服務轉介時,不但有能力與醫護人員進行專業溝通,且清晰地向團隊其他成員提出應有之安排及有待改善之處。過程中,督導有責任評量Steve的學習進度及專業表現,是否達到本中心之深造級CPE預期學習果效,包括「在行政及臨床實踐中恰當地運用自己作為資源」,以及「與其他權威/專業人士建立團隊合作關係。」如Bernard及Goodyear指出,基本上所有臨床督導均認定,他們有責任對學員的知識和技能的發展進行監督。7

總結

CPE督導對臨床督導的理解,將會直接影響他/她如何履行其督導任務。按ACPE最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督導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員邁向成為一個更有質素的牧者。為此,督導必須準確評量學員的真正學習需要及其發展,繼而提供適切的干預,促成學員朝著所需的方向改變及成長,並給予評量,讓學員瞭解自己現階段的水平及持續發展的方向和方法。

註:

  1. Cloud, Henry & Townsend, John合著,卓宜娟譯,《魚兒別上鉤-揭開基督徒生活掙扎的12個迷思》,美國:旅途出版社,2004。
  2. 摘錄自Steve的反省周記,蒙學員允准使用,為行文暢順,內容略經修改。
  3. Bernard, Janine M. & Goodyear, Rodney K.合著,王擇青、劉稚穎等譯,《臨床心理督導綱要》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簡體字版),頁12。
  4. 同上,頁283。
  5. 徐西森、黃素雲合著,《諮商督導理論與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2007,頁9。
  6. Bernard & Goodyear,頁320。
  7. 同上,頁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