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病患牧關教育

普及病患牧關教育

 編輯室 

院牧聯會總幹事羅杰才牧師在2011年11月的〈牧語慈聲〉中提到,「普及病患牧關教育」是未來事工發展的一個方向。而負責院牧專業發展的盧惠銓牧師亦已將這個項目納入2012-2014年六大事工1的計劃裡。為甚麼院牧聯會既要院牧專業發展,又要普及病患牧關教育?在這方面,又做了些甚麼?

醫院在改變中

院牧服務的開始,是由教會走進醫院。經過了近30年,院牧服務不但發展到全港的醫院,而且更積累了不少病患牧關的知識與關顧技巧。而在這差不多30年的時間裡,香港的醫院亦起了不少的變化。醫管局的成立,SARS的發生,由擴張到減縮,建立聯網,設立防疫控制級別等等,其實每一樣都會影響病人,也影響院牧服務。但影響最大的卻莫如病人住院的時間縮短。按醫管局的統計,現時平均每個病人每次的住院時間不足3日。而醫管局發展的方向更是加強「社區醫療」,也就是儘量減少病人入院住院。在這樣的大前題下,院牧服務如果要實踐使命,確實的關顧病人,就不能不作出對應。

院牧服務經過近30年的發展,服務已遍及全港的醫院,我們亦積累了不少病患牧關的知識與關顧技巧。既然醫療的政策有所改變,如今似乎應該從醫院進到教會和社區。但這絕對不是要減少對醫院病人的服侍,而是因應病人實際需要,多走一步,跨出醫院,到教會,到弟兄姊妹中間,讓教會和弟兄姊妹也可以關顧病人。這就是院牧聯會要普及病患牧關教育的原因。

院牧服務的未來在醫院之外

院牧要專業發展,必然會增加課程與訓練。但一些原本是給院牧的訓練,其實只要經過調整,就可以成為「普及」的訓練。事實上,院牧聯會在過去兩年不但開辦CPE課程,同時亦開始「普及」病患牧關教育。說是普及,是有兩個意思。第一,是為一般沒有神學訓練的基督徒而設的;第二,希望把這些課程普遍到各教會和各區。醫管局前任行政總裁蘇利民說「醫院的未來在醫院之外」,如果現實如是;我們也只能同樣的說「院牧服務的未來在醫院之外」。但前題必須是病患牧關教育已經普及,並且產生成效。

院牧聯會普及病患牧關教育,會從四方面著手。首先,是對教牧。雖然普及病患牧關教育的講座,原是設計給未有受過神學訓練的「平信徒」參加,但報讀者中原來有部分是教牧,可見這些課程亦受教牧歡迎。因此在今年嘗試特別開辦給教牧的「半單元CPE課程」,日後更希望可以為教牧提供更多的訓練課程。若更多的教牧能夠增進自己病患牧養關顧的能力,日後教會在地區就能提供更好更多的病患牧關服侍。

第二,是對神學生。其實自2007年開始,院牧聯會每年都會舉辦「神學生醫院牧關日」,而每次都會有約300位神學生參加。神學生日是為了要推廣病患牧關的服侍。因為神學生是教會未來的領袖和牧者,如果他們認識和認同病患牧關的理念和技巧,他們就能夠把服侍帶到教會和社區了。

第三,是本地信徒講座。雖然教牧和神學生可以在病患牧關方面提供「普及」的助力,但如果沒有直接的落實到信徒的層面,總不能算是普及。因此,本地的「信徒講座」可說是最要著力的部分。因為這能夠直接接觸到有心病患牧關的弟兄姊妹,而且不單是知識的傳遞,更能產生互動,產生動力。

最後,是境外的課程。香港的院牧在病患牧關的經驗,無疑是比鄰近地區較多。過去幾年院牧聯會有機會到廣州、東莞,新加坡等地舉辦「病患牧關講座」,對象有平信徒、長執,但也有專為教牧而開的專題。這既是服侍,也是分享,亦是操練和學習。因為教學相長,能夠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社會文化中有交流,對講者必然有幫助,而到境外更可操練講員,也給院牧們合作的機會。

其實,普及病患牧關教育不但是要走出醫院,也是為了走出「專業」的象牙塔,走出內聚的自顧心態。這才會使病患牧關的服侍,更實在,更精彩。

註1:
1. 推動院牧專業角色    2. 加強持續在職訓練
3. 制定專業會員制度    4. 培訓牧關教育督導
5. 拓展全民牧關教育    6. 優化探訪義工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