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 豈只是一個課程!

CPE 豈只是一個課程!

 黃細妹   香港浸信會醫院CPE學員 

在報讀CPE之前我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傳道,在牧養關顧中常感到未能「落地」」。心裡很想探索原因何在,更希望增進自己的牧關技巧。我曾經在浸會醫院修讀了一個單元的職場CPE,過程中除了感到有實際幫助之外,對CPE的訓練亦越來越感興趣,只可惜職場CPE需時很長才能完成一個單元,於是便嘗試申請一年駐院課程,經過面試和甄選獲接納後,便暫時放下牧職的事奉進入這個課程中。

起初帶著興奮與期待的心情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認識新的督導和同儕,並期望在新的旅程中展開新的學習。其實學習的內容和功課大致都相同,例如逐字報告、反省周記、人際互動小組、課堂研習及閱讀等等,而最大的分別就是每天要進入病室探病,體驗臨床實習的特色。

解開自己,解讀病人

最初,我以為探病著重於關懷技巧,所以不斷從書本或課堂研習中汲取基本關懷的知識和技巧。但每當進到病室探訪時,往往都未能掌握和靈活運用那些技巧,因此內心常常感到十分緊張和焦慮。於是在對談中腦海裡常不停想著下一句要說甚麼,希望可以不停地打開話題,以為話題多了就容易進入關心的層面。結果是我往往比病人還要說得多。經過反省和不斷的學習節制,漸漸掌握如何將話題集中於病人的身、心、社、靈的層面去作出關懷。現在我常問自己——究竟這個病人的心靈需要是甚麼?

逐字報告,是常令我感到沮喪的學習環節。因為會發現自己的老毛病不停的出現,例如常向病人提問Yes or No的問題,原來不懂得用開放式的提問,引導病人表達他的現況和感受。在每次逐字報告後,都像被打擊得遍體鱗傷,面對自己失敗的探訪,內心便會感到十分的沮喪、愧疚和不安。然而經過督導和同儕的挑戰下,自己會作出更多的反省,並在周記中寫下來。反省周記就是用來記錄反省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從前的我不善於探索內心的感受,正因為遇上這種種的衝擊,像煎皮拆骨一樣,對自己的了解才更多了,但當要面對自己的失敗、無知,那種挫敗和沮喪真是非常難受。很吊詭的,原來當我學懂聆聽自己的內心感受時,我又明白多了原來病人正接受治療沒有進展時,都是如此的沮喪!這些經歷和體會都使我感到自己好像又向前邁進多一步。

不但如此,逐字報告如同把我們的血抽作化驗一樣,很快自己的「病情」就會現於人前,埋藏在生命深處的害怕、執着,成長中的偏差與缺失;在與病人的對談中,都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為甚麼我會有這樣的反應和感受?當督導和同儕按逐字報告和分享提問,「問題」很快便會反映出來。但只要誠實面對自己的軟弱和恐懼,敢於處理在成長中未曾處理的問題,敢於自我探索,學習自我接納,就會越來越活出真實的自己,這個學習不但有助個人成長,甚至自己像是被輔導過後獲得醫治一樣,這是很真實地感受到逐字報告的威力。不但如此,當經驗過這一役後,再次進入病室探訪牧關時,漸漸敢於與病人探索他們的深處,使我明白多了他們的實況和需要。

學習接受,學習放手

每天進入病室探訪關懷,要不斷操練自己的愛心和耐性。有時看似是自己在付出,但很多時在病室裡遇上的病人,他們積極和堅毅的鬥志,卻使我感動和佩服,更從他們身上汲取不少智慧和勇氣。在醫院裡會常常遇上婉拒,甚至直接被病人拒絕,但如何有表面和內心欣然接受別人的拒絕,也是CPE的重要功課。 每天累積點點滴滴的學習,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是每一次探訪都可以學到一點功課,或是學習與人相處的藝術,或是操練自己的心志、品格、性情,或是探訪技巧…都能豐富著我的生命,使我真實地體驗到病人是我真正的老師,這也是CPE學習的寶貴之處。

深刻學習,認真踏步

CPE令我得益的,還有透過人際互動小組的學習,因為每一班的同儕,都是來自不同背景的成長,各人的性格和喜好,處事方法和表達方式都各有不同,我們這班同儕也不例外,所謂不打不相識,導師往往藉著一些事情,學習如何表達、溝通、提問、對質和澄清,藉小組中的互動,一同切磋切磋,才能加深彼此間的認識。藉這些學習,才發現了自己在成長和以往的職場間,常被夾在中間,於是與人溝通往往發生障礙,甚至會衍生出更多的複雜性。原來直接對話能夠減少誤會,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時表達,有機會就當面澄清,學習敢於面對衝突,這都是令我感到深刻的學習。

為期一年的CPE學習令我感到很豐富,也很值得。每天穿梭在病室裡,聆聽著不同的生命故事,不但開了我的眼界,更看見和經歷著上帝奇妙的作為。祂在人的心裡不停作工,生命的變化是超乎我的想像,我只能讚嘆上帝的作為是何等的奇妙,這些經歷都不斷地豐富著我的生命。我感到這一年的CPE學習好像是生命旅程的開始,因為在CPE最重要的精神——「行動、反省、再行動」」,人生的旅程豈不是需要如此嗎?我將會不斷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自我成長、自我督導,盼望繼續帶著這份精神踏上我人生的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