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一個良性的循環系統

進入了一個良性的循環系統

 鄒潔梅牧師  院牧聯會2013年春季教牧半單元CPE課程學員 

一位在北區醫院擔任差遣院牧的姊妹,去年特意向我推介「院牧聯會」為全職教牧而設的半單元臨床牧關(CPE)課程,使我在學習過程有豐富獲益。回想當時,自己對報讀CPE課程實在感到矛盾,一方面在教會(粉嶺崇謙堂)全職牧養已有十年多了,年過半百,實在需要反思和重整多年的牧會經驗,重新檢視個人限制和軟弱,並提升自己的牧養能力。然而,自己近年身體常感不適,容易疲累,加上要照顧年幼的只有六歲女兒,因此恐懼自己未必能應付學習上的要求。然而,心靈深處卻有一股很強的渴望,最後終於提起勇氣報讀課程,盼望透過進修使自己的生命可以更新和成長。

竟然像與老朋友見面一樣

在報讀過程心裡又出現掙扎和矛盾,但仍決定試行報讀,反正面試後仍可作最後決定呢!面試時帶著輕鬆的心情與督導坦誠地分享自己的經歷,並傾訴內心的需要和顧慮。這次面談給我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與督導第一次見面,但竟然像與老朋友見面一樣,有機會表達內心複雜的思緒和感受,又感到被了解和接納。面談後心情輕鬆了很多,不單減少了顧慮,信心還增強了,決定如果被取錄,便會修讀;結果申請獲接納,往後便好好預備心情等著開課。

開課日,認識同組的四位同學,全部都是教牧同工,其中兩位也是在北區牧會的,叧有一位在大埔,一位在荃灣。開課初期,督導引導每位學員訂下具體、實際及可評估的學習目標,包括:牧養關懷的知識和技巧、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的三個層面。這些目標似乎都是獨立處理,但原來彼此是關聯的,任何一個目標的學習成果,都有助其他兩個目標的達成,就好像幾棵樹一同栽在果園裡,栽種的人會一同灌溉施肥,當中的樹都會結果子,但可能一些先結,一些後結。學習的體會就如肥料和養分滲透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心靈都能受益。同時,在整個課程的小組學習和同學能夠在牧養上,互相分享、交流和分擔,彼此成為借鏡,提醒及支持,真是十分寶貴。由二月中至五月中,透過別具心思設計的課程內容,督導的引導幫助,學員的同路支持,我經歷了一個非常充實及有意義的學習旅程。

童年,原來並不遠

回想課程最深印象的有兩件事。第一件是「童年片段」的角色扮演,每位學員都要預備自己童年的一個片段,透過講述及角色扮演表達出來。我知道要預備這功課後,即時反問,童年! 距離現在太遠了,四十年多啦!有甚麼好提呢!在一次傾談中,我被提醒要順從指示,嘗試想一想吧!我順服了,並且想到一個約7、8歲時父母爭吵的片段。分享時我若無其事的陳述給大家聽,並與同學一起把片段重演出來。之後,督導問我,潔梅,你現在有甚麼感受呢?奇怪地,自己的眼淚即時湧了出來,禁不住的情緒由心而發,這反應連自己也感到愕然。從這次的經驗,我開始認識自己是一個不常接觸內在感受的人,亦不習慣處理情緒。之後,自己在這方面加強操練,發覺對自己身心靈、牧養及人際相處都有幫助。

激勵我有信心作出改善

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是「牧區督導」環節。當日,督導到北區醫院觀察學員探病,之後,便隨即與我們進行檢討。在過程中,督導引導我看到自己的強處和限制,讓我對自己的牧養關懷技巧有很深入的反思。其中一個發現是:一位末期癌症病人不斷與我談論死亡議題,言語間明顯表達出他內心的掙扎時,我卻多次迴避。另一個重要發現是:我容易受別人即時的要求或自己眼見的需要所影響,以致在牧養評估上有所偏差。這兩個發現使我有很多反省。面對自己的限制和軟弱時實在不好受,然而因著督導的明白、體諒和鼓勵,使我經歷到適切的牧養關懷。由於深深體會督導的牧者心腸,整個課程不單幫助我勇於接納自己,更激勵我有信心作出改善。

整體上,我在課程獲益良多,不單個人生命有成長,牧養技巧上也有提升,連人際關係也有更健康的互動。雖然課程已完畢,但在當中所訂立的目標,至今仍在迴響中得著啟迪和亮光。自己在課程學到如何作反省,現時仍然能夠落實應用,幫助自己在各方面仍持續有新發現,像進入了一個良性的循環系統—實際體驗成為新的反省材料,經反省後又再調整行動。在持續「行動、反省、再行動」這建設循環中,真是既興奮又刺激,使自己在個人生命、事奉牧養及人際關係仍繼續有成長,實在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