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見

編‧見

 盧惠銓 

侍要進步,學習停不了!喜見院牧們為著召命追求成長,為著服侍一起裝備,成為一個學習的群體,甚是欣慰,盡是感恩。

過去兩個月的八個晚上,有六十多位院牧回到院牧聯會,用心學習,共完成了超過120小時的持續進修活動,名為「靈性關顧與哀傷輔導-臨床整合」證書課程,算是近年來院牧同道們集體學習的一項創舉。院牧每天在醫院裡與經歷失去和哀傷的人同行,實在很需要對這門學問有紮實的學習。失去與哀傷,人無法避免,從沒有最好的準備,卻好過從沒有準備;正如院牧每天都有機會牧養這些對象,不能有完美的準備,卻不可以沒有準備。

原來人生裡有失也有得,有得亦有失,聽來很是弔詭,卻是十分寫實,關鍵在於當事人怎樣詮釋箇中的得與失。記得導師曾引述主耶穌自己的榜樣,「…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耶穌道成肉身,在人看來,他失了很多,及至最後他甘心獻上自己,成就救恩。主耶穌在世時經歷的一切失去,都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只是他知道自己所失去的,將要使世人得著更多。因著所得的,他甘願失去。

可是,生命中許多失去與哀傷的經歷,並不像主耶穌那樣具備崇高的目標。要與這些對象同行,牧養他們,並不容易。他們需要在一個穩定、安全及信任的狀態下,才可以循序漸進的啟動健康的哀傷工程,開始誠實地檢視與承認自己的失去、接觸與接納自己真實的哀傷感受、重建往後的生活目標及秩序,以及重置與失去的人物與事物的關係。這委實是一項神聖的任務。

院牧們參與這個課程,也許失去了一些家庭時間、娛樂時間、休息時間,大部分參加者更需要自付課程費用,且消耗了精神與體力,可是他們在過程中均表示得的比失的更多。像這樣的經驗,對許多院牧及探訪義工來說並不陌生。用心關懷一個人的心靈,的確需要付出心力、時間,耐性;有時候站在病床旁邊幾十分鐘,專注聆聽,體貼同理,甚是疲累。然而,看見對象經歷到真摯關懷,人間有愛,從而體會從上帝來的安慰、平安與盼望,再多的付出也變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