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團結 委身推動院牧事工

凝聚團結 委身推動院牧事工

專訪:沙田區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主席 李馬太牧師

盧:盧惠銓牧師 李:李馬太牧師 整理:余靄明

盧:李牧師參與院牧事工多年並擔任事委會主席,可否先與我們分享,你是怎樣接觸院牧事工?為何多年來堅持這服侍?

李:九十年代,我開始在沙田區事奉並參與沙田區教牧團契,有次聽到一位院牧分享沙田區院牧事工的需要,及後更有機會傾談合作事宜。記得有一次,一位年僅十一歲的小妹妹病危,接受院牧在床邊施行水禮,但後來發現沒有「會籍」,於是院牧部與我聯絡。小妹妹問院牧,她信了主,但不知道哪裡是她的家?我深被感動,於是安排她加入教會。後來這小妹妹離世,也是由我負責她的安息禮。

1996年母親因病離世,其後父親中風,在沙田醫院療養,但性情大變,但我不知父親甚麼原因會這樣,我反問自己,我是一位牧師都不能了解父親的需要,在這時候我請院牧去探望他。我是一個關顧型的牧者,此事令我開始嘗試進一步了解院牧服務,並參加沙田區舉辦的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後來因教會的安排,我需要調到其他地區事奉,但因為與沙田區的團隊合作日久,於是以個人身分繼續參與事委會去支持院牧事工。因著個人的性格與父親患病的經歷,加上教會的認同,成為我堅持參與院牧事工的原因。在事委會的事奉看似是付出,反而是讓自己重新得力,透過事奉反思自己秉持的傳統神學觀念是否有需要突破的地方。

盧:二十多年來你一直委身且見證事工的成長,可否分享一下當中的轉變和箇中的體會?

李:首先是院牧質素的提升。以前的院牧通常只完成了一個CPE單元訓練,現在普遍的院牧都具備多於一個CPE單元的裝備。另外,院牧常被誤以為是傳道人未能應付教會的事奉而轉職,其實很多院牧因個人的經歷和領受,都有清楚的事奉心志;現在不少院牧更在神學院接受裝備後,第一個事奉的工場就是醫院,他們有很清楚的呼召,願意委身於醫院服侍。

另一方面是對院牧服務的要求提升。由於社會對整體醫療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身處醫院內的院牧服務亦面對更高的要求,有時我看見院牧們的服侍也頗辛苦,事委們也為他們感到心酸。雖然如此,多年來大家仍然一直持守信念,用心服侍。

作為教會牧者,我亦看見教會對院牧事工逐漸改觀,單以沙田區為例,我們的會員教會數目一直增加,院牧事工越來越得到教會的肯定。透過院牧的服侍,更鞏固我們的事奉與神學觀念、改變傳福音的策略。可能有人會懷疑,教會更多參與醫院、院舍的探訪,會否影響青少年的事工,讓人感覺教會老化?我以自己的教會為例,現時我們參與四間護老院的服侍,亦有參與院牧事工,但仍有不少年青人參加教會聚會。

至於事委會方面,各事委已經合作多年,有相當的默契,我們不會花長時間於會議上,著重的是事工推動,遇到問題則落力處理,並且與聯網內其他醫院院牧部互相配搭,例如我與北區醫院院牧事委會主席認識多年,如果各自有認識的病人在對方的醫院需要探訪,也會聯絡對方,並邀請對方的院牧部協助。

盧:作為事委會主席,你如何看院牧的持續成長?

李:個人認為,院牧需要具備良好生命質素,包括要有謙讓的態度,專注、委身事奉的心志,願意謙卑服侍,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在生命。院牧當然要有正統神學訓練,只是具備學歷但沒有良好生命質素也是徒然,或視院牧服侍為「打份工」也不是合適的態度。院牧經常要與人應對,是很實質的工作,所以生命質素十分重要。

盧:你如何看院牧專業發展?對這方面有何意見?

李:院牧需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例如要接受正統神學、CPE訓練等。正統神學訓練裝備院牧以信仰資源回應病人、家屬的靈性需要,CPE訓練可以裝備院牧怎樣整合信仰面對病患、生死等課題;院牧的牧養既是接觸人的服侍,這些裝備都是必須的。現時某些神學院的課程會包括CPE課程,我認為其他神學院亦可考慮有類似安排。另外,我亦支持院牧參與註冊,透過設有不同級別的註冊制度,讓院牧持續追求進步。醫院內每個專職服務都是很專業的,院牧服務也不應例外;院牧不要小看自己之餘,也要懂得尊重及欣賞別人的專業。

盧:可否給院牧團隊欣賞和勉勵的話?2019年是院牧服務35周年,你對未來的院牧事工又有甚麼期許?

李:沙田區醫院已有其他宗教團體派駐人員在醫院內服侍,我鼓勵院牧團隊繼續做好自己,用心探訪,認清使命,並請教會為院牧事工禱告。在院牧事工層面,我深願全港院牧能凝聚一起,懷著共享、承擔的心,攜手推動、建立整個事工。我冀盼有新一代起來,能夠接班、領導,讓院牧事工的發展不會停滯不前;亦希望有更多剛畢業的神學生願意以醫院為他們第一個事奉的工場。另外,我也希望院牧聯會能加強各事委會之間的聯繫,嘗試聚集各事委會主席一起見面,促進彼此的認識、合作,建立聯繫和關係。沙田區事委會則會繼續全力支持院牧聯會積極推動院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