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我修讀臨床牧關教育課程(CPE)第二個單元。由於這次課程在屯門醫院進行,而我家住港島東區,對於報讀課程,心裡甚是忐忑。但得到所任職的醫院主任院牧及資深院牧的鼓勵,決定嘗試申請,並禱告交托;若是主的帶領,祂必定會為我安排時間及解決路途遙遠的問題。經過一輪的報名手續及面試,最終獲新界西院牧事工的取錄,正式修讀第二個單元的CPE課程。
課程裡,最深刻的學習有以下幾點:
1) 靈性評估與關懷
任職「見習院牧」時,深知專注聆聽及同理心是探病所必須具備的。但「聆聽」及「同理」過後,應該如何評估對方的靈性需要呢?如何疏理對方的情緒呢?「靈性需要」包括人生意義、自我價值、愛與被愛、饒恕接納及盼望。每個人都有他的靈性需要,不同年齡和不同處境的需要也不一樣;病人往往在病患中,突然被牽動了很多情緒,甚或同時要處理很多問題,又或者病患讓他感到身分的迷失;這時,院牧的牧養介入可讓他得到心靈上的支持和幫助。
在牧養技巧上,因著自己急進並以目標為本的性格,以往探病都常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渴望以最短時間從對方身上得知他的需要。現在更深體會到建立關係的重要,因為良好的關係才能讓對方感到真誠,才願意開放自己更多。有時,一些病人在第一、二次見面時,未必能深入傾談,但到第三次見面時,才進一步分享更多。這反映對方開始信任這份關係,在深談過程中的同理聆聽,讓對方自然流露感受和需要。而在回應時,按對方的靈性需要,適切配合聖經故事、經文及見證,更能以信仰資源作出回應。
2) 神學反省
逐字報告是CPE的功課要求之一,而撰寫逐字報告的神學反省部份,對我更是一項挑戰。在以往的探訪中,甚少會從個案疏理出病人經驗的神學主題。神學反省要求我們反覆批判思考,繼而以個人神學觀念去回應病人的神學主題。還記得第一份功課就因不符合要求需要重做,心裡感到不是味兒,也因自己不常接觸神學批判這課題,故面對這份功課時甚感壓力。後來經歷重做的功課得獲督導接受,繼而被讚賞,明白這是成長,也是進步。現時雖然不會為每次的探訪做神學反省的功課,但也會學以致用將病人的情況連繫於聖經,從聖經中給予對方安慰及支持。
透過神學反省及批判,讓我在屬靈上有進深的尋索及追求。以往在神學院所學到的都是書本的知識,但在這次學習中,不單是知識的學習,更是融會貫通的臨床學習。探病過程中,我們會與病人有很多生命的交流,不只單單背誦兩三節經文便可滿足對方,而是需要在神學上有更深的體會及反省:從經文及故事中找出與病人靈性需要接合的地方,再以神學及聖經的角度與病人分享,更能造就人的生命。
3) 同儕互動學習
CPE課程十分重視同儕互動,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台,我們可以從同儕身上互相學習,包括從各人的探訪過程中,看見彼此的強項及弱項;當一起檢討時,我們可以坦誠與對方分享,正視有關問題。在這方面很欣賞我的同儕,我們一共八人,其中六位是成熟的牧者及院牧同工,只有我及一位男性傳道人年齡相約。第一天上課時心裡想:我如何與「前輩」共處呢?我該如何表達尊敬,而又能以同儕的身分互動呢?感謝神!萬事互相效力,神使我們之間互補不足,雖然我的年齡較輕,但思想及活動能力相對靈活及前衛,故此能在同儕間提供新意念,發揮所長。而同儕們的人生經驗及知識豐富,正所謂「與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跟他們分享交流,讓我有更豐富的領受及學習。
完成課程後,我已由「見習院牧」晉升為「院牧」,這意味著在醫院裡的院牧服侍將會承擔更多。除了看到病人的需要,還有家屬及醫護同事,以及後勤員工都有同樣的需要 —— 心靈支援。這次學習讓我建立更穩固的根基,而牧養關懷仍是院牧事奉畢生學習的功課,願神繼續使用我成為流通的管子,也使我的生命繼續成長。
三個月的課程轉眼過去。回顧這次學習經驗,因為是在職培訓的原故,需要顧及院牧的服侍,也同時要兼顧學習與功課,而且路途遙遠,每天來回車程也需花上三、四個小時,過程中常常感到身心疲累;加上當時正值社會運動,人際及心理壓力也因而加增。當探訪對象分享到對社會狀況不同的意見及看法,有時都會令我喘不過氣來。今天回想,以上的經驗對我而言既是一個學習,也是一個成長的回憶。雖然當下感到艱難,但感恩讓我得到一班同路人、主內真摯的友情,以及進深的牧養關懷知識。感謝天父繼續使用我在院牧的崗位上服侍,帶給別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