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私立醫院院牧事工

香港私立醫院院牧事工

院牧觀察或知悉醫院、醫護、病人及家屬的情況、需要

社區感染確診數目暴升,院內不論前線醫護職工或後防同事,或多或少也不能幸免地成為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而未能如常上班。這構成突發性人力資源不足,幸而醫院管理層也即時作出多項緊急應變及人手調配措施,讓各部門從上而下發揮團隊效應,忙而不亂。以養和醫院為例,在這期間管理層看見同事們,不論是被隔離又或辛勤地堅守崗位也額外艱辛,故以不同方式鼓勵各部門同事。不單如此,院內山村義工隊大隊長陳煥堂副院長,團結院內義工隊同事以電話慰問被隔離的同事們,院方提供視像會診及派送藥物等支援有需要的同事及家屬,不少同事有感醫院很有人情味。

在疫情暴升期間仍然出入醫院的病人及家屬均屬必須性,他們對醫院作出的防疫措施雖有感不便,但也明白而非常願意作出配合,因他們也期望自己的親人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接受治療,有些家屬見同事們忙得不可開交,也主動作出一些協作,場面有點像一家人般溫馨。

第五波疫情對院牧服務的影響

疫情雖嚴峻,但由於醫院管理層一向都非常重視病人、家屬及員工的全人健康,故仍有足夠空間給予院牧服務,未有特別限制。院牧在防疫上遵循醫院指引,並在各項細節上額外留心,仍可到病房關懷探望新轉介個案及跟進過往有接觸的院友和家屬,並對同事們作出慰問關懷。在緊急召喚的情況下,也如常進行臨終關懷、安排床邊洗禮及參與逝者安息禮等。

因上述的情況和影響而採取的相應措施、行動

院牧因應疫情作出內外調整,暫停在病房巡房以減少接觸病人及家屬,只探望及跟進轉介個案。另外,院牧實行不同階段的在家工作安排(2月14日至3月5日同工每周一天在家工作,3月7日至4月2日同工每周兩天在家工作)。院牧亦主動加入醫院義工隊,透過電話關懷慰問被隔離的同事及其家人,可直接關懷不同部門的同事及為他們禱告。對於一些情況有變的院友或家屬則改為透過電話、短訊或網上平台繼續關懷聆聽他們的擔憂及需要,並作出適切的情緒疏導及靈性牧養。

這段時期特別牧養個案

病人因末期癌症入院,在探訪的過程中以聖經、詩歌及禱告,使病人得鼓勵,家屬得安慰。

早在病人復發回院檢查時,院牧曾鼓勵病人在適當時候向她所愛的家人表達「四道人生」,她得悉後覺得非常適切,可把心裡的話與他們分享。在病人半昏迷的狀態下,院牧也鼓勵家人向病人表達「四道」,他們因聽過病人向他們說過,所以明白是甚麼,也把握時間向病人分享。

之後院牧曾接到家屬數次報危,及告知病人的心願,其中一個是想城中一位知名又資深的心靈關顧者去探望她,院牧得知後便聯絡這位關顧者,然而對方因未接種疫苗而未能到訪,但他卻善用科技,每天錄音給病人加以鼓勵,病人聽後大得安慰;這使院牧覺得只要有心,障礙不會攔阻我們去關心有需要的人。

後來院牧又得知病人仍有一個心願未達成,就是兒子未決志信主。在隨後的探訪中院牧遇見她的兒子,並與他分享福音,他願意接受並作決志禱告,病人聽到也感安心,而病人丈夫在此時取出病人多年前在歐洲旅行時購買的十字架飾物,請院牧代表病人送給兒子,令院牧感到意外也很感動,於是立刻給兒子戴上。院牧感到病人的未雨綢繆及有信心,相信兒子終有一天會信耶穌而買下這十字架飾物送給他。

病人最終安息了,她沒有辛苦的呼吸,而是慢慢的停下來,按以往的臨床經驗來說,病人真的安詳釋懷地離世。
之後,院牧應家屬的邀請在逝者的「生命禮讚」中分享,當晚在殯儀館小禮堂內有數十人聚集,主家向來賓宣告是晚邀請大家來慶祝逝者的生命,所以不用悲傷,院牧感到家人已安然接受逝者的離開,同時也期待將來在天家重聚。除了現場,當晚還有在不同地域以視像參與的親友,包括她的母親及姐姐。大家透過預先錄製及現場的分享,更加了解逝者榮神益人的生平,也使院牧感到逝者是何等的謙虛,生前也沒有向院牧提及自己的成就。翌日安息禮在病人所屬的教會舉行,使出席者在平靜的環境中懷緬所愛的逝者。

至於醫院的情況,其實有部分私家醫院在嚴峻的疫情下都有探病時間的限制,但因病人已到人生階段末後而酌情處理,使家人親友可隨時到訪。

其他

繼續跟進受訓而未有實習機會的義工;教會舉辦的探訪義工訓練需改為網上授課,以電話問候關懷作實習。

院牧團隊的特別代禱需要

願主保守各同工及家人的身體不受疫症感染,健康地繼續在醫院回應召命,又願從上帝領受智慧合宜地回應疫情下的各樣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