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癌症病者克服重重的難關

協助癌症病者克服重重的難關

 陳一華 深水埗區院牧事工主任院牧/香港警察隊基督教以諾團契團牧 

「癌病」實在是駭人的名字,如一則電視教育宣傳片所描繪的現象──人人驚怕癌病而四出奔逃,最好不要被癌病沾上了;但事實告訴我們,香港人患癌病而死亡的數字在過去15年來說,只有增無減,由1990年的8,669人至2005年的12,310人(註一),佔總人口約六百份之一的比例。再者,近年罹患癌症的人,年齡有下降趨勢,且是病情迅速惡化,令人為之憂心。

當不幸患上癌症,病人遇見的難關實不易過,由於篇幅所限,只能簡單陳述他們切身之痛,並建議身邊的人做一些可行的輔助,與病者同行,共度難關,進而克服重重困難。

一般而言,癌症病者會面對下列五重的難關:即生理、心理、思想、社交及心靈等困境。

(一)生理層面:

由於癌細胞的侵蝕與擴散,病者體質每況愈下,身體孱弱,易受細菌感染。再者,還須面對療程而產生的副作用,如嘔吐、腹瀉、翳悶、食慾不振、失禁或便祕、失眠、氣喘、口腔潰爛等毛病,令病者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非同小可,還加上癌病引致肉體的痛楚,經常構成重大的威脅。因此,筆者建議家人及朋友應多予以諒解,不嫌棄他們因疾病帶來的麻煩,盡量減輕他們的痛楚,為病者選用氣墊床乃明顯的例子。最後,亦須與醫療人員合作,令病者在藥物上得到紓緩之功效。

(二)心理層面:

癌症病者多流露情緒不安,顯而易見的有沮喪、憂慮、憤怒、無奈及內疚等感覺,每當不能接受變差的病況時,容易爆發脾氣、怨天尤人、焦慮情緒亦會引發病人衍生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內疚的情緒亦會經常流露於病人的自我矛盾與掙扎裏,因一人患病而連累全家的人,深感自責,總言之,癌症病者的情緒乃起伏不安的。為這緣故,筆者建議身邊的人運用適切的交談與專注聆聽的方法,幫助病者宣洩心中的情緒,在產生共鳴下,以同理心的態度與他們交談,表明我們願意分擔、諒解與分享病者情緒上的需要,提供適切的關懷與疏導。

(三) 思想層面:

由於癌症病人多有負面的情緒,以致產生消極的思想,甚至是偏差的思想。例如:「我患病了,家人會視我如重擔」、「生存是沒有意義的」、「我得了這病一定是報應了」,上述思想的出現是常有的。須知消極思想會引致偏差的行為,難怪有些病人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人溝通,有的不跟醫療人員合作,也有的作出了結生命的愚蠢行為,可見病人胡思亂想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筆者建議多探訪及陪伴病人,使他們產生安全感及被關懷的感覺,再透過交談分享,澄清一些錯誤或消極的思想,因而得著鼓勵,重新上路。

(四) 人際層面:

當「寧養服務」或「紓緩服務」還未普及前,癌症病人真的缺乏人際輔助,甚至會被安置在小房間內,或毫不察覺的一隅,等候死亡來臨似的,幸好隨著「全人醫治」觀念及「紓緩服務」之興起,醒覺病人在人際方面的需要是不容忽視的。若能得到更多家人、院牧、醫療人員、義工的關心與支持,明顯減慢病者「社會性死亡」(註二)的實況。因此,筆者建議身邊人應多表達關愛與服侍,令病者得到莫大的支持。另外,家人與病者應拆除隔膜,以坦誠的心分享自己的感想與需要,不應否認、埋藏或壓抑自己的期盼。若能互相暢所欲言,心中的遺憾便得以消除。

(五) 心靈層面:

對癌病者來說,如何面對生存意義及接受死亡的事實均是心靈上最切身的需要,燃點他們生存意義的希望,使病者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均是心靈輔導的重點所在。因此,醫院院牧及義工可以透過聆聽、交談、陪伴、禱告、分享經文及對病者無條件的接納,提供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消除病者心中的內疚與不安,摒棄對死亡的錯誤觀念,減少恐懼而能安然接納死亡,均是心靈輔導的重點,正如一位臨終病人對筆者說:「請您為我做一個最後的禱告,不用替我擔心,因我知道將來我要去的地方!」結果,祈禱完畢,他把一雙手放在胸襟上,閉起雙眼,像準備好一切,踏上人生另一旅途似的。可見對癌症病者心靈關顧,乃提昇生命素質之關鍵所在。

關愛癌症病者無疑是極大的挑戰,但也是親情中最高尚的真愛操練,能夠提供全面支持予癌症病人,一起同行,共度人生的喜與憂、順與逆、得與失,能夠讓病人活得精采,具尊嚴地經過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雖是付出不少代價,卻是挺有意義的行動。

註一: 參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05發表之報告。
註二: 參黎秀蟾之「關顧癌症病者」一文,《香港護理雜誌》第42期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