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CPE有別於探訪訓練、成長小組、屬靈導引或教牧輔導,在於它主要針對牧者個人故事與其牧養職事之間的關係。Pastoral formation是CPE課程三大範疇之一,但很難在中文裏找個貼切的辭彙把它翻譯出來。(在此勉強譯為「牧職的塑造」,仍未如理想,歡迎賜教)。這範疇包括牧者透過臨床實踐,反思個人的生命故事與牧養神學,循序漸進地孕育出結合個人風格、價值及信仰的牧者角色與身份。
尋找自己的牧職
鳳萍(化名)是位資深社工,神學畢業後接受CPE訓練,現正修讀第三個單元。鳳萍初期的牧養探訪很注重解決關懷對像當下的生活需要,很怕在病房裏別人把她看為「傳教姑娘」。鳳萍經過了半年的臨床實踐與反省,其牧者身份已漸漸地孕育出來。她希望承接過去的學習,繼續在醫院裏深化自己的牧養。這單元,鳳萍訂了其中一個學習目標,善用信仰資源以鮮明的牧者形象牧養病人。她在第一周反省中曾寫著1:
以往我怕被人認定是傳教的姑娘,沒有那份作為牧者的光榮感。看過xx(一個已故藝人)的訪問,他提到做演員踏上舞台一定要有「虛榮心」,想要別人欣賞,想得到觀眾的掌聲,這樣你才會投入於表演當中,盡力去「貪慕虛榮」才有一份從心裏而來的passion,他更表示要自己以「最靚」的一面出現,要最喜歡自己。這啟發我對牧者身份再次定位,我要有神給我的「光榮感」,因著這份光榮感我樂於在醫院走來走去,在當值及接危機轉介時,感到光榮是因我可以在別人有需要時去關心他們。
鳳萍的立志,無必要推諉她那體貼人需要的本質,關鍵在於她能否自由釋然地把兩者揉合起來。鳳萍在第五周的反省中記下了一次探訪經驗:
……有一位91歲的婆婆精神很好,談話時親切醒目,只因左腳打了石膏,坐在床上不能隨意活動。談到基督教,原來她移民外國的子女及孫兒都是信主的,也有牧師向她傳道,她說當時她不反駁,樣樣都聽了都跟從,但她似乎未完全想信。我仍把握機會問她,既然子女都信耶穌,信耶穌叫人得著福氣與恩典,此刻她想得到這份福氣嗎?她表示遲下先,我都不迫她,她可能未預備好,若重演一次她表面的跟從是沒有意思的,反而讓她感到這位院牧好體貼她(幫她斟水)及好明白她未預備好的心情,更來得感動她。
往後,鳳萍形容自己愈來愈自然地以院牧的身份穿梭於病房之中。兩周後,她有機會牧養一位曾入過黑社會且帶點江湖味的中年男病人,使她印象深刻:
……有一位男士決志信主,其實我只是收拾果子,他已被神感動及被病患折騰到知道不能再依靠自己去面對難關,他要信主。他身體不適仍要求去參加醫院主日崇拜。xx院牧曾和他談過,評估他甚有慕道的心,只是有些理性問題未解決。我認為這樣更不要試圖去解答他的理性問題,因為是解不了的,只嘗試真心去關心他的病情。……過了半小時,我決定為他的病情祈禱,讓他經驗耶穌的實在與愛,我更大膽邀請他嘗試自己開聲禱告,怎知,他說自己晚上有祈禱。原以為他只是為病祈禱,但竟然是認罪的禱告。我找著這關鍵時刻,領他決志。祈禱後他眼濕濕,他真的感動及真的信了,眼淚比言語更有力,特別是這位有江湖味的男人。
這個案不其然讓鳳萍想起那種牧者的光榮感,她接著說:
能關心他我有份光榮感,有兩三次護士行過來要問他事情,我見護士的眼神有點不好意思,好像正阻礙我們傾談。……另一點證明他認真的,他看了我送給他的見證書及決志聖經,他不是臨危信主只顧「抱主腳」的人。
單元接近尾聲,鳳萍形容自己過去兩天很自然地用聖經去安慰及支援病人,讓神的說話具體地賜給他們病患中的力量。她記述了另一個探訪經驗:
……一位50多歲的女士預備做腸瘤手術,她初信主,手術當天,醫生見她驚到震,於是轉介院牧探訪,因我已認識她,所以很自然及暢順地關心她的感受及瞭解她驚懼的程度。我感到她很緊張,因此我刻意減慢說話的速度,聲線柔和,讓她有平靜的感覺。我讀詩篇廿三篇給她聽,鼓勵她閉上眼睛默想,……我見她留心聽著,能夠投入在羊與牧羊人的意境裏,便捉著「死蔭幽谷」這字眼,強調不要害怕,因為主與她同在。最後我問她誰會拖著她的手陪她入手術室,她回答是主耶穌,我知她有把握了。
為自己的牧職感到光榮
為鳳萍感恩,不只因為她漸漸孕育出屬於自己的牧職,更重要的,是看見她為自己的牧職感到光榮。鳳萍的成長,在於她願意承接早前的學習經驗,持續以開放的學習態度,耐心地透過臨床經驗反省與實踐。鳳萍常形容這過程好像做實驗。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形容自以為不可或缺的牧者是「死守信仰框框,以己力去完成自以為是的使命」;被人稱為多餘的牧者是「敢於面對信仰的弔詭,承認信仰不能全然理解,勇於去表述、去溝通、去尋求瞭解並把自己全然投入在人群裏。」2事實證明,這單元鳳萍的實驗結果頗為理想。
總結
牧者的牧職無需仿傚他人,也無法仿傚他人。惟有當牧者孕育出屬於自己的牧職,並找到機會發揮這牧職,才會享受和愛上自己的牧養事奉,且為此感到光榮。CPE訓練不是以鑄模方式大量生產一模一樣的牧者,而是幫助每一位蒙神呼召的牧者,經歷牧職的塑造,實踐從上而來的召命,作個無愧而感到光榮的僕人。
- 摘錄自鳳萍的反省周記,蒙學員允准使用,為行文暢順,內容略經修改。
- 取自唐慕華、畢德生合著《顛覆文化的牧養之道》,是鳳萍這單元主要自修閱讀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