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大埔醫院,一陣寧靜恬雅的氣氛掩面而來,素白的外牆,被一片青山環抱著,真是一個復康療養的好地方。穿過了人流不多的大堂,再過一個小花園,這是劉麗儀院牧辦公的地方,也就是院牧室的所在,靜靜的一角,卻透發著親和的生命力。
上午的十時半,我足足早了一個小時來為她作專訪。那時,她正在與兩位探訪義工交談,似乎是討論一些探訪個案,也為稍後的探訪作些準備。她見我早到了,既沒有驚訝,也沒有張忙,只是禮貌的打了招呼,又介紹給兩位義工認識,然後說:「一會兒我們上病房,十一時半會回來。」接著和兩位義工禱告後,就到病房去了。
她就是那麼淡淡的,像涓涓流水,有著自己的方向和軌跡,就是石頭橫在中間,仍然不會理會而輕輕繞過的人。涓涓流水看似柔弱,但卻是刀不能斬,石不能阻。
麗儀知道自己不是獨當一面的領袖,但八年的護士工作,已鍛煉了她的獨立,甚至孤獨地工作的能力。別看她說話輕柔,動作慢慢的,事情在她手上,總是靜靜地向前發展。所以,雖然另一位院牧離了職,麗儀還是把院牧室的工作打理得妥妥當當。桌面上的文件,都是整整齊齊,義工的探訪報告一疊一疊的放好,教人一看就感到安全舒服。對於一個院牧而言,使人感安全舒服,遠勝叫人驚喜緊張。
像絕大多數的人一樣,性格和人生方向是由家庭、學校鑄成的,信了主的,教會又成了另一個關鍵的因素。麗儀生長在一個平常的家庭,父母要養育四個子女,不單日間工作,還得在家中做些手作幫補。所以,童年的日子並沒有太多的被照顧,或許這樣就形成了沉靜的個性。中一時,被派到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那裏的地理科老師使她明白到天上的事,在好老師的培育下,加上在教會生活的薰陶,外表文靜的麗儀,內心已有一股事奉的衝動。八六年,還參與了母堂的植堂開荒,遷到元朗的教會,直到如今還負責一個關懷弱智的生命小組。
在護士工作之中,有機會參與醫療短宣,結果改變了生命的方向。九四年,麗儀人生兩件大事,一起決定。一是結婚,二是進入神學院進修,預備自己作宣教士。難得的是當護士的丈夫也支持,就這樣熬過了三年在建道神學院的日子。只是畢業後感到自己的帶領和恩賜並不在宣教,也就先返回自己教會事奉。
過了兩年,麗儀知道醫院才是事奉的地方,就進修了CPE,接著就在大埔醫院加入了院牧行列。這份看似平淡又重覆的工作,卻使她感到是親切和興奮。「在一年多的日子,我已經向百多二百人傳福音,向他們分享了 神的愛。」眼中閃爍著一種快樂的神采,像陽光照在水面上的泛光一樣。
為了更持久的事奉,麗儀雖然將為人母,生活也會有更多的挑戰,但她卻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孩子可以交給父母日間照顧,晚上接回來。如今在浸信會神學院進修輔導學碩士,每週一節,相信還有三年才可以畢業。BB出生後,希望可以再唸CPE。」一切看似平淡,也好像生活中的必然。其實,內中豈不是有著一種力量,才可以竭而不息地涓涓而流?
在這個青山環抱,恬雅自然的醫院,麗儀,就好一道涓流,靜靜地繞過每一個生命,給他們一份無聲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