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健 院牧聯會2017年秋季課程學員
每一次修讀CPE課程,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有更多反省、檢視及面對自己生命成長的空間。今次我修讀第三個單元,讓我在生命成長及牧養方面都有不少突破,這全是上帝的恩典。
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接受童年陰影及童年經歷的挫折原來真的會影響個人的成長。過往我並不太認同這理念,我常常想,有人經歷挫折後變得更堅強;即使在同一個家庭成長的子女,可以是成才,也可以是一敗塗地,所以從前我認為不要把失敗、跌倒算到你的原生家庭和童年陰影裡。今次我能夠有這突破是因為來自課堂上播放的電影《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片中的女童跟隨爸爸移居到一個新的城市,她失去了喜愛的冰球運動、摯友、鄰居,在新環境中不斷有逆境、誤會出現,一浪接一浪湧來,她的情緒崩潰而走向一個死胡同;轉捩點是她回想起關於家人、朋友、同學、老師、教練對她的愛、包容、接納、支持的場景,使她能夠走過低谷。回想自己雖然有讀寫障礙,早年學業成績非常差,但父母和親友的愛、包容及接納,加上中三留級時遇上一個欣賞我寫作的中文老師,重建我的自信,後來到加拿大讀書時又遇上一位輔導員在學業上幫助我,這些都是神的恩典。現在我敢於接觸一些以前未曾參與的事奉領域,譬如教導兒童主日學,當中看見家庭出現問題的兒童在談及他的家庭時,是如何的抬不起頭;另一位小姊妹更長時間不敢回到意外現場,這些體驗使我日後牧養帶著童年創傷的院友時,有更多的敏銳及同理心。
記得我最初成為院牧時,我告訴主任院牧,在分配工作時,請盡量不要安排我探望精神科的病人,因我既不懂得也不太願意探訪他們。近年因人手的編配,加上我探病的經驗多了,因此也需要探訪精神科的病人,但他們在我的探訪優先次序裡是比較低的,因為我總覺得他們比較頑固及難以改變,服侍他們的果效未必符合預期。但在今次課程裡,在督導的指導下,讓我重新釐訂對牧養精神科病人的期望,反思及整合牧養上的策略,關心的目標不再是著重改善他們的想法,引導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而是與他們結伴同行,關心他們的覆診、服藥和情緒狀況,了解他們與家人、舍友的人際關係及生活情況,以及如何面對社會資源上的限制,同理他們被標籤的感受,並藉著提供適切的信仰資源支援他們的靈性需要。當牧養的目標清晰,相應的策略就能有效地幫助他們,牧養的果效也顯著得到改善。當然也要有心理準備,他們的情況會是比較反反覆覆的。
另一個突破就是認識情緒如何影響個人的動力。我與普遍男士一樣,處事以解決問題為主,往往容易忽略別人的情緒及感受。過去我認為人做得不好,極有可能是因為他不知怎樣做,如果知道怎樣做,就能做得好,因而忽略了當事人的情緒這因素。課程中我閱讀葛林卡的《情緒四重奏》一書,明白到個人有能力勝過逆境,並不只在知識的層面上能否處理,而是情緒可以影響我們的智力、記憶、處理事情的能力,甚至創作的能力。上帝巧妙地使用我家的寵物鸚鵡,教我學會情緒的影響。我的兒子發現,如果我們獨留鸚鵡在家中,牠就會抑鬱,不吃東西也不活動。於是我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當我們需要全家外出的時候,便開啟收音機和足夠的燈光,其後我們發現牠會吃東西和在籠內正常活動。另外,有一天我們發現鸚鵡一直在籠內走來走去,像是尋找東西似的,明顯地牠很不開心,沒有像平時一樣唱歌或飛來飛去;後來我們嘗試把所有屬於牠的東西都放在牠面前,但牠依然像找不著牠的失物,看似很失落;直至我們發現,原來牠的玩具—一隻不銹鋼匙羹原來被報紙蓋著,當牠重新發現這隻匙羹之後,牠很雀躍並回復正常。鸚鵡的表現使我明白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動力及行為。
感謝上帝讓我有這次CPE學習機會,使我突破了自己很多不以為意或常會忽略的盲點,特別是關於人的情緒與感受。這發現會有助我的生命成長,加添了我的心力,將來在牧養事奉的路途上走得更遠。最後也多謝督導和同儕們真誠無私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