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的探訪關懷

互動的探訪關懷

 廖雪慧 仁濟醫院院牧部義工 

最初認識仁濟醫院院牧事工,乃是透過教會參加「午間閒情」病人福音聚會。當時覺得這個服侍很有意義,讓院友暫時離開病房,一起唱歌、遊戲,還有聆聽弟兄姊妹的分享,感受主愛和關懷。後來,得悉院牧部開辦探訪義工訓練班,我隨即諮詢教會牧者,得到推薦後便報名參與為期兩個月訓練及一年實習。

記得實習初期總是戰戰兢兢的,害怕不知從何開始、被院友拒絕、遇到心情激動的院友而不知如何應對。雖然這些都一一遇上,感恩我們是兩人一組去探訪,當我感到不知所措時,拍檔就立刻接應。實習期間,院牧亦給予適時提點,使我們在探訪關懷上循序漸進。

回望過去四年的探訪經歷,最深刻是探訪復康病房的一位婆婆。最初探望時,她已留院幾個月,當時精神還可以的。與她聊起居於北京的孖生孫兒,她就笑逐顏開。後來,婆婆的病情漸漸轉差。每次探訪,我們都為她禱告、唱詩,也嘗試教導她如何禱告。有一次婆婆說:「我昨晚睡得不好,劇痛的時候,我請耶穌來幫助,後來就舒服多了。」婆婆喜歡詩歌,每次為她唱詩後,她都表示很歡喜。看見她感到辛苦,我們就為她禱告,她都歡喜的說:「耶穌愛我!」

最後一次探訪婆婆時,看見床邊有很多親人陪伴。當時婆婆不停呼叫:「耶穌呀!救我呀!亅我們見狀,就立刻邀請家人一起禱告,然後再通知院牧。感謝主,婆婆在院牧的帶領並家人見證下決志信主。幾天後,她便安息主懷。我們雖然不捨,但確信將來天家再聚。

許多人覺得當義工是為了幫助人,但我深深體會箇中的得著是雙向的。在探訪過程中我們先得著造就︰從院友簡單直接的鼓勵,或看見院友在病患中的信心、堅持和毅力,都讓自己有所學習。記得探訪一位年長、只能臥床的姊妹,關心下得知十多年前她曾患癌,做了大手術;康復後,又在一星期內連續接受了兩次髖關節手術。然而,姊妹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體諒醫護的難處,實屬難得。她說:「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這正是值得我們基督徒學習的,無論身處任何境況,有主同在,就有平安,是世界所不能給予的。

探訪服侍有不同意義,可以為感到孤單無助的院友送上關心和慰問;有些院友不方便說話,但在床邊的陪伴、眼神的關懷,也可讓他們覺得溫暖;送上一首詩歌、祝福單張或福音小冊子,也能使院友感受到主的愛和鼓勵。對關懷者而言,院友的一個眼神回應或是臉上的笑容,都成為我們的支持和鼓勵。願主繼續賜福院牧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