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小喬

再別小喬

 羅慧敏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院牧 

一天,院牧在腎科病室常規探訪,第一次遇見小喬(化名),她是那天全病室最年輕的病人。院牧跟她點頭微笑,上前打招呼,關心她的情況,當時她禮貌地以微笑回應,並多謝院牧的關心;院牧留意到她有腹痛及發燒,身體狀況不宜詳談,於是只作簡單的問候便離開了。過了幾天,院牧在病室再見到小喬,於是上前關心,這次小喬慢慢道出她入院的原因。原來小喬是一名長期病患者,自少女時代開始患上紅斑狼瘡症,病情一直受控;直至兩年前,她的腎功能開始下降,需要接受腹膜透析(俗稱洗肚),今次因為腹膜炎入院。雖然小喬已達中年,但從她的外表及舉止看來,只像一個二十出頭的少女。小喬有五位兄姊,她是孻女,家裡的兄姊都很愛護她。她的性格樂觀開朗,同時也較感性,會主動關心病室的院友,也與護士及健康助理員有很好的關係。小喬喜歡與朋友周遊列國,亦有穩定的職業,有上進心,工作上也得到上司的認同。

院牧與小喬都是養貓之人,貓成為了彼此的共同話題,加上院牧的關心,很快與小喬建立了信任關係。需要腹膜透析的腎科病人患腹膜炎往往入院一般都要住上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由於小喬的腹膜透析不理想,又持續發燒,院牧擔心她的病況,因此每隔一、兩天都會前去探望。因為住院時間愈來愈長,小喬的焦慮、無奈、孤單等等感受愈來愈強烈,很多時還會哭起來。院牧細心聆聽,同理回應她的感受,陪伴她一起面對病苦。

因為院牧知道小喬自幼在天主教小學讀書,對基督教表示開放,於是較多運用信仰資源,希望小喬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多得一點力量與盼望。有時院牧會邀請小喬一起祈禱,因為院牧相信唯有把人帶到神面前,讓神與人相遇,人才能經歷真正的安慰與平安。後來,院牧也鼓勵小喬自己向神祈禱,她很樂意去嘗試。還記得有一次,小喬告訴院牧她經常失眠,晚上容易胡思亂想,於是院牧介紹她利用手機聽詩歌,就是那次小喬因為聽了「誰曾應許」這首詩歌,流了許多感恩的眼淚。最後,感恩小喬在兩個月後決定相信耶穌。

過了一段日子,當小喬的病情較為穩定,院牧關心小喬從家人和朋輩方面所得的支援是怎樣。

院牧:住院這期間,家人對你的支持如何?
小喬:我的二家姐差不多每天放工都會來探我,幫我買晚餐及必需品,但很快她就要離開,因為她要趕回家照顧家人的晚餐。
院牧:嗯嗯。那麼,你的朋友對你支持又如何,他們會來探你嗎?
小喬:我的朋友不知道我入院,因為我不想讓她們知道我有病。

對於小喬,因為患病多年已經失去了很多「正常」生活:失去享受美食的樂趣,因為腎病患者必須配合營養飲食治療,以防止或減慢病情惡化。她亦失去與朋友一起旅行的樂趣,因為旅行難以兼顧腹膜透析,小喬已經不能再去旅行,因此朋友的社交接觸也愈來愈少。更心痛的是小喬之前曾經透露過因自己長期病患而拒絕了心儀對象的追求。院牧聽到小喬因病而減少與朋友接觸,於是把握機會跟她探討這個問題。原來小喬也有交心的朋友,只是她不想朋友見到她發病的容貌,腎病令她身體變得浮腫及膚色暗沉;同時,縱使她多麼渴求被愛,卻怕麻煩了朋友來探望她。最後,在院牧用心聆聽疏理之下,小喬願意接受院牧的提議,主動重新聯絡身邊的好友,後來她的心情也因著朋友們的關懷探訪變得開朗了。

兩個月後,因持續不斷的腹膜炎,醫生建議小喬暫停腹膜透析,改為血液透析(俗稱洗血)。院牧曾經在血液透析病室遇見小喬,知道她已恢復工作,而且也恆常參加教會小組,已適應新生活,一切逐漸回復正常。可是好景不常,一日小喬突然中風昏迷,情況不樂觀。那天,當值院牧接到醫院緊急轉介回院,陪伴支援哀傷無助的小喬家人。小喬的二家姐雖然第一次接觸院牧,卻對院牧的印象良好,因為她很感激院牧能勸說小喬讓朋友來訪關心。翌日,小喬在院牧的禱告及詩歌中離世了。小喬的安息禮以基督教儀式進行,並由教會主禮,院牧也有出席。在安息禮上,院牧與小喬的上司相遇,見證小喬怎樣為公司付出;又與她教會的組長相遇,見證她如何認真地追求信仰;感恩整個儀式也帶給家屬很大的安慰。

對於小喬的離開,院牧感到很突然,也感到可惜。但回顧與小喬同行的五個月,的確看到神如何奇妙地介入小喬的生命裡,神早已看見小喬的需要,並積極參與在小喬和院牧的生命中,衪也早已開始醫治小喬的心靈。院牧自知不能解決小喬的病苦,但願意默默相伴,給予對方支持,與她建立牧養關係,讓她多一點勇氣與力量去面對各種治療方案。不容置疑,適切的探訪技巧可以帶來某程度的安慰及改變,但最重要是神的憐憫和介入,院牧只是神所使用的其中一個中介者,唯有雙方都安居在神裡面,才能建立安穩可靠的關係,才有勇氣去抵抗疾病所產生的焦慮。真正能讓小喬安然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手術,全是主賜的力量與恩典。這次牧養經驗教導我更珍惜與每個院友的相遇互動,更從她們身上體會神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