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人生低谷 堅信呼召關懷病人 – 麥少芳

走過人生低谷 堅信呼召關懷病人 – 麥少芳

 採寫:余靄明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林後4:10)事奉者不過是人,也可能像瓦器般脆弱,就如今次被訪的麥院牧,也曾經歷人生的低潮;然而因著神的大能,她的生命得著重整,以致走在院牧服侍的路上。

權威的環境中成長

出生自七口子之家,作為長女的麥院牧並非由父母照顧,因媽媽有遺傳性的精神病患,未能照顧女兒,麥院牧被送到伯父一家,由伯父伯娘養育成人。雖然有堂兄姊同住,但年紀相距甚遠,令麥院牧對這個家缺乏歸屬感。加上伯父是傳統的男士,甚有威嚴,因此麥院牧自小都害怕權威,也不敢表達自己,只做個外表乖巧的女孩就是了。

麥院牧在中一已信主,可是中學階段對信仰不太認真。中學畢業後,她開始會計、核數的工作,晚上進修會計有關的課程。當時,夜校同學積極邀請未有穩定教會生活的她參加佈道會;經過多番被邀請,她終於答允出席,從此穩定地參加教會和事奉。另一方面,她漸漸發現進修的過程只是一種應付,開始失去意義,於是她決定停下來,轉為修讀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延伸課程,裝備自己承擔教會初中團契導師的事奉。完成課程後,她更開始思考會否全時間接受裝備和事奉。

他人與自身的病患

後來,伯父因病離世,加上堂兄姊因婚後遷出,麥院牧便與伯娘相依為命。所以當她思考申請全時間裝備時,想到因神學院住宿的要求,自己會離開家庭,好像撇下伯娘一人。可是伯娘不但沒有反對,更表示:「當你將來由宿舍回來,我煲湯給你喝。」在沒有太大的張力下,麥院牧入讀播道神學院接受全時間裝備。但是,這位一起生活的摰親在麥院牧入學後第一年患上癌症,更在那年暑假病逝,對她帶來很大的打擊。

其後,麥院牧遇上另一位有密切關係的人病逝。「教會的牧師只不過三十多歲,就突然患病離世。他是牧養我多年的牧者,伯娘患病時他也陪伴一起探望,替伯娘澄清信仰。沒了領袖,對教會很大打擊,甚至出現分裂。」當時麥院牧準備畢業後回到母會事奉,教會的情況對她的事奉構成很大壓力。經過在母會兩年的牧會事奉,她終於支持不住,得了抑鬱症。她被逼停止事奉,用了兩、三年時間休養。其間,麥院牧面對爸爸離世,卻因此與原生家庭重新連結,重新建立健康的關係,彷似補償她未有在原生家庭成長而帶來的失去。她亦經歷神學院同學對她的支持,不但時常陪伴,更有同學願意一起居住,互相照應。更重要的是她再次清楚肯定神的呼召,無論環境如何,神都不會放棄她不顧。「當時讀到以賽亞書的經文,成為我很大的鼓勵:『你是我從地極所領來的,從地角所召來的,且對你說:你是我的僕人;我揀選你,並不棄絕你。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賽41:9-10)」這段休養的時間,在神的引領和神學院同學的陪伴下,幫助她重整破碎的人生,讓她的心靈得著康復,與神的關係亦得著更新。

堅信呼召重新出發

休養過後,麥院牧回到自己的神學院修讀了一個教牧成長課程。其後,老師建議她考慮修讀浸信會醫院的臨床牧關教育課程(CPE)。「這是有關病患牧養的課程,但也是一個有助自我認識的課程,於是決定報讀,並思考會否以病人為將來的服侍對象。因為媽媽的病患和伯娘的病逝,令我對院牧服侍有多點考慮。」後來她更修讀浸會醫院一年制駐院CPE課程,完成後就成為該院院牧約有十年,再於2016年轉到現職的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麥院牧認為,院牧的服侍與堂會的服侍很不同。「院牧的服侍是當下的牧養,盡力去關心、陪伴病人。有時我們見不到結果如何,不知道病人離開醫院後的情況,但在牧養過程中,我會看見神的工作,也深信神一直在工作。所以我盡了力就是,結果就放手交給神。」

陪伴病人一起生活

過去十多年在兩間不同醫院服侍,麥院牧都有接觸中風科病人。她在那打素醫院服侍的日子,有次遇見一位前護士的年長病人,因為家人是基督徒,所以轉介探訪。她為病人禱告,其後病人更信了主。後來麥院牧知悉病人轉往另一間院舍療養,故轉介地區教會跟進,以為不會再見到這病人。原來病人出院回家休養,後來情況轉變,需要再次入院,因此麥院牧重遇這病人。病人表示希望可以上教會,於是麥院牧介紹教會給她。最近麥院牧收到她的好消息,她將於教會受浸。「院牧的服侍讓我遇見不同的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些是陪伴他們最後一程,讓他們感到平安;有些則是持續的關心,甚至有種與病人一起生活的感覺。」

服侍多年,麥院牧認為個人在知識、品格及事奉方面都有成長。她透過閱讀、參加講座等讓自己在知識上成長;但她更重視自己品格上的成長,特別是「誠實」這一點。從前的她很害怕表達意見,她逐漸學會面對意見不同的場景,如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又學習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麥院牧亦會有時詢問同儕關於牧養個案的想法,參考他們的意見,讓自己有更多角度去思考,提升牧養技巧。事奉中,她亦因病人的生命故事得到鼓勵,特別是病人在病患中那份堅持。同時,因著過去的經歷,麥院牧不忘注意自己的身心靈健康,以致有力量繼續服侍,與一群在醫院的人一起生活、陪伴他們,並為他們帶來適切的牧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