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聲牧語, 2005年5月號 看得見的說話 自從在院牧聯會「工作」以來,每年大概會到四十多間教會講道,但到聾人的教會講道,最近才是第一遭。當日出門時,心中不自會想,他們會怎樣「唱詩讚美」?公禱又如何進行? …
心靈健康, 2005年5月號 關懷者的成長背景與性格塑造(三) 成長背景與性格塑造,這些東西如何影響了我們呢?當我們去探訪關懷病人時,一定會有情感走出來,那我就簡單解釋一個觀念,就是叫移情與反移情。移情是指在我生命當中有一些 …
CPE探真, 2005年5月號 個別督導──你「講」我「聽」 過去,香港的教育模式被稱為「填鴨式教育」,意思是老師被視為知識寶庫,絕對權威,學生的學習完全處於被動。究竟甚麼是學生的學習需要,他們的學習能力如何,老師除了倚賴 …
最難忘的病人, 2005年5月號 他因信仍舊說話 第一次在病室探望林先生時,他只有五十多歲,但身體卻相當虛弱。然而疲乏的身軀中,雙目仍然烔烔有神,並自言要戰勝病魔,康復出院。他不知自己已經罹患末期癌症。 如何向 …
院牧心箋, 2005年5月號 寄天國的信 親愛的金伯伯︰ 從同事們的口中,知道你已經離世,回到主的身邊了。這對於你並非憾事,因為你已息去世上的勞苦,不再有疼痛、悲哀、哭號,而且得享永生。當東半球是日落, …
生命故事, 2005年5月號 人生的四大良方 一位青年作家,一度感覺人生乏味、意志消沉、靈感枯竭,他不得不求教於心理醫生。醫生給了他一個「自療」建議──到他最喜愛的地方度假一日,並給他開了四張處方,囑咐他按 …
活頁明窗, 2005年5月號 用音樂打開心靈的空間 籌備已久的《院牧詩集》終於面世。特別為推介詩集而舉行的「詩情牧意音樂會」亦於四月一日晚上在永光堂四樓禮堂舉行。當晚邀請了資深福音歌手郭多加姊妹、陳芳榮弟兄及楊淑 …
探病錦囊, 2005年5月號 如何與長者溝通及建立友誼 在我探病的經驗中,長者是較容易接近的一群,若要牧養他們或與他們分享福音,更加需要認識與他們溝通及建立友誼之道,以下是要注意的幾方面。 首先,以真誠及尊重的態度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