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了肉身

「道」成了肉身

 盧惠銓 

[編按:院牧服侍可溯源自早年醫療傳道的歷史,今年《慈聲》,換上了「醫‧道」這欄目,用以延續闡述院牧服侍的理念,並嘗試配合近代醫療服務的發展,作心意更新而變化的整合,讓讀者對現今院牧服務的信仰基礎有進一步的反思。]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1:1, 14上)

院牧,是被呼召進入病患群體中,活出神的真理與恩典。「道」成了肉身,是耶穌的首度身教(first order of exemplary teaching)。這「道」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謙卑自己,住在人的中間。院牧每天穿梭病房之間,與不同的生命相遇,按對象當下的靈性需要提供所需的牧養關懷,而非要求或期望對象迎合自己的喜好與風格,甚或滿足自己的需要。

耶穌在世時,祂走遍各城各鄉,主動接觸人群,教導及醫治神的百姓。這是祂的二度身教(second order of exemplary teaching)。耶穌的身教與言教同樣震撼,祂「言」其所「行」,也「行」其所「言」。最後,耶穌升天之前,還吩咐祂的跟隨者,說:「所以你們要去…。」院牧探訪並非只等待召喚與轉介(call and referral),而是啟動探訪(initial visit),好去關心那些臥病在床、滿懷心事、忐忑不安,或者焦慮害怕卻很少主動求助的病者與其家屬,並評估及回應他們進一步的牧養需要。

主耶穌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傳講天國真理,可說是祂的三度身教(third order of exemplary teaching)。主耶穌透過比喻或類比,把原本深奧的天國道理,以生活化的題材闡明出來,讓聽者容易理解,引起共鳴。院牧每天接觸的對象,大部分對宗教信仰或神學辭彙並不熟稔,甚至用來表達自己靈性需要的說話也欠奉,然而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靈性需要,只是往往以不同行為或情緒表現把這些隱藏心底的需要表明出來。院牧透過關懷探訪,啟發對象藉著病患經歷思考生命,從而認識及進入主耶穌的真理當中。

「道」成肉身,原是個艱澀的神學辭彙,也非一般受眾所能理解,然而主耶穌卻以身作則,藉行動闡明了這真理。祂紓尊降卑,進入我們的世界,主動接觸關懷每個等待被醫治的生命,在生活經驗中幫助他們經歷神充充滿滿的恩典與真理。這樣,院牧的服侍又豈能不效法主耶穌的榜樣,學祂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