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葵湧醫院後感

參觀葵湧醫院後感

 葉鳳珍 

「葵湧醫院」對我是一個不陌生的名字,它位於瑪嘉烈醫院的上方,共同在一個山頭之上。昔日經常陪伴媽媽進出瑪嘉烈醫院,自母親逝世後,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踏足這個山頭,可能不希望把昔日的回憶勾起罷!今次的探訪,心裏面有一點驚怕、又為難得的機會而雀躍。

驚怕,因為畢竟傳媒時常都有很多不進不實的報導,我們都會把暴力、血腥的場面與精神病患者聯想起來。雀躍,因為是第一次、第一身近距離接觸,難免心跳有點加速。是緊張?是期盼?我自己也不知。

參觀的感覺

我們一行人在大門口等候期間,已經領略到葵湧醫院的緊張氣氛。本想為此行來個大合照,相機都未對好焦點、未找到合適的背景,就已經被工作人員勸阻,原因是為要保障每一位進出的病人和家屬。我們知道之後,都乖乖地把照相機收好。葵湧醫院與一般醫院有很大的分別,就是晚上七時過後,大部份活動都已停止,甚至大門也會關上;我們晚上離院時,沓無人煙,令整個醫院氣氛都顯得更為嚴密。

由院牧帶領之下,我們參觀一個又一個的設施,一位職員接一位職員的專業介紹,並且回答我們的提問,令我留下深刻印象!正在使用設施的院友,他們都是友善,一般都是聽講,絕無攻擊性。更有一些正在零售行業中學習做售貨員,他們誠懇的態度,與及清楚講解都令我非常滿意。

最後,我們到了要負責的環節──週四院內崇拜,院友們都渴望來到當中,令細小空間,滿是人頭。他們期盼有人代禱,祈求的事:有病情,有出院的日子等。他們坦率、無機心以及對崇拜信息的投入,都是我欣賞的。

院友的生活

病房以外,我們參觀所見,精神病患者似乎都“喜歡”留在院內,因為在醫院內不必被別人歧視,一視同仁,一切工作的步伐又沒有在社會上那麼急速,不會帶來壓力。

但當院牧邀請我們同往病房帶領院友崇拜,看見內裏的生活很擠迫。從院牧口中所知「關門病房」的守則:不准外出(包括有家人探訪),白天要在指定的空間活動,不准隨時睡覺。一切生活起居,都在我能看見的有限空間來活動。感覺他們的情況就和「監獄」差不多。那些已經入宿「開門病房」的病人,表示他們的病情已有進展。比較兩者,真叫人感受到治療的重要。

運用資源

我們今次能有機會對醫院、病人、院牧以及院內的設施略有認識和瞭解,對我們將來要真正面對病者以及其家人的牧養,都有很大的益處。原來「留醫」不是我們想像之中那麼簡單!

既然有了院牧事工在醫院(葵湧醫院和瑪嘉烈醫院)之內,若然將來因教會服侍忙碌而未能探望、跟進,就要假手於院牧了。而且他們是廿四小時服務,真是體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