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醫生,對生命關愛是應有的態度,又因為在行醫的生涯之中,感到醫學院的訓練著重針對生命中關於身體(Physical)的部份。作為基督徒,我希望在信仰的領域之中認識更多,一九九七年我在中國神學研究院進修道學碩士(M.Div.),於二○○○年畢業。後來更因為 神的帶領,使我在○二至○四年間,有機會在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那打素全人健康持續進修學院工作。三年的工作,期間更遇上了SARS,使我的心靈起了莫大的變化。
○四年十二月,我離開了那打素的工作,但在那打素工作時的思考,卻放不下來,特別是一次為SARS一位死者舉行的視像探訪和安息禮拜的情景,至今仍然觸動我。死別的哀情,絕非坐在醫生的房間所能感受得到。
當我在新的工作之中安定下來之後,我就思考自己可以為那些喪親者做些甚麼呢!拉撒路會的構思就這樣出來了。當我與一些同道分享,他們都給我很好的回應,於是我們就進一步成立管治委員會,邀請顧問團,更邀請在不同專業的基督徒組成指導委員會,在實務上給予支持。拉撒路會能夠得到一呼百應,絕對不是我個人有甚麼所長,而是「善終靈養服務」的需要實在太大,太重要。
拉撒路會的精神十分簡單,就是「本著基督的慈愛並永生的盼望,關顧臨終者及其家人,希望他/她們能得著豐盛生命」。拉撒路會的籌備工作,在○五年四月開展,並按香港法例要求,以有限公司註冊,並申請為非牟利團體。拉撒路會在物質資源上由零開始,在籌備過程中不斷經歷 神的保守及帶領,深信當我們踏出事奉的時候,「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一二六:5)
今日的香港,很多人都會注重有發展、有回報的工作。因此,或許有人會問,拉撒路會是否適切今時今日的香港?我們的信念是: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引用界限狀況(Boundary Situation)來描述人生實況:人生不時徘徊於「危病」、「罪疚」、「失敗」、「死亡」等苦況中。人遇到這些人生實況,可以陷溺,亦可以超升。在這些人生實況中,有一實況無人能逃避或倖免,就是「死亡界限」。這界限一方面是生命中的「危」,但在基督耶穌裏,卻可成為生命中的「機」。
因此,拉撒路會的服務宗旨是:成為醫院、機構及教會之間的橋樑,配合現有醫院院牧部和教會在善終服務的服侍,讓善終靈養服務伸延到醫院以外及病人身故之後。在住院期間,病人得醫護及院牧部同工或教會牧者的療理及關顧;而在病人出院或離世後,病人及其家人得到持續的支援,讓臨終者及其家人在面對死亡時,得到連貫並身、心、社、靈的「全人關顧」。
為了使喪親者得到充份和實在的支援牧養,拉撒路會的事工分為三方面:
第一是教育方面,透過訓練和講座,提升人對臨終處境的認識,強化人面對喪親的能力。
第二方面是關顧牧養,方法是培養有愛心的基督徒成為關顧者,與臨終者及他們的家人同行。
第三是在教會之中成立拉撒路團契,用一至兩年時間作特別牧養,使喪親者能走出幽谷。
自一九八一至二○○四年,香港每年離世的人數,介乎四百八十一點九至五百四十二點三人(以每十萬人口計)。在二○○三年,全港離世的人數是三萬六千四百二十三人,其中在六十四歲以下離世的人數亦高達八千二百八十七人;所以安慰臨終者及其家人哀慟的心靈,實有莫大的需要。
由於拉撒路會只是剛剛成立,因此懇請各位主內先進多加提點,並給予代禱支持。在此亦多謝「院牧聯會」,給予《慈聲》寶貴的篇幅作介紹。更願拉撒路會日後能與院牧們有更多同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