癒花園

癒花園

 羅杰才 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 

最近赴台,有機會到訪台北護理學院,學院的吳庶深教授分享了不少關於台灣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的情況,當中不少以前在書刊文章中已有概略的瞭解,故此也並不十分感到新奇。只是吳教授殷殷的介紹他們學院中有一個「癒花園」,並一再誠意的邀請參觀。第二天,就專程的到靠近北投地區的護理學院,拜訪他們的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並參觀「癒花園」。

台北護理學院有三千學生,學校規模不算宏大,參觀完了研究所,吳教授就與他的助理領我們到校園的「癒花園」參觀。「癒花園」佔地約五、六萬平方尺,處於校園一個並不太僻靜的地方,讓人感到既有個人寧靜的空間,同時亦可以感受到安全,和與校園並不分離。這樣的地段,其實可蓋樓,或作其他用途,況且校園內亦有其他的公園,但校方選址這裏,建一個「癒花園」,自有她的價值判斷。

吳教授邊走邊介紹,入口處有一個「療程」的簡介,指導人怎樣利用這個環境作治療。園內有一些藝術裝置,用作誘發情感和導引思考。園內的樹叢之中,有一些「輔導間」。吳教授指出,開放的和自然的環境,能幫助輔導的進行。此外,又有助人洗滌心靈的清泉,寫下鬱結,然後可以抹去的沙池。這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遇的東西,經過了用心的置放和透過輔導者的導引,就成了治癒心靈的藥材。

「癒花園」之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個追思廣場,那裏有一個小女孩的塑像,她跪坐著,面上有著回憶的微笑。塑像背後有一幅牆,上面刻著爸爸、媽媽、爺爺、嬤嬤、女兒、兒子、丈夫、妻子、阿姨、叔叔、同學……,簡單的勾畫出一幅人生關係的圖畫,使這個廣場即使只有一個人,也能讓人感到人生並不是孤單的,傷感的回憶,或許能在那個帶笑的女孩身上結束。離開「癒花園」之前,是一道小溪和一個亭子,讓人在那裏洗滌心靈,並且重新計劃人生。

走出了「癒花園」,回頭再想,其實這個地方也不特別神妙,只不過是把一個花園,作一些佈局和裝置,要做,亦不是太難,更不會是不可能。但我在香港卻未曾見過,吳教授說,在台灣這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可見並不太難的事,做起來卻往往是並不容易。原來我們的難處和無能之處,並不是因為深奧的道理和昂貴的東西,而是我們到底有沒有這樣深度的思想,和這樣願意「浪費」的態度。

「癒花園」讓我特別欣賞的地方,是肯把資源放在治癒生命的目標之上,讓出空間給生命有重整復和的機會。懂得利用樸素自然的環境,幫助人回歸自我,接近上帝;創造條件讓輔導者有機會陪伴哀傷者同走一段曲徑小路,好讓他受創的傷口慢慢癒合。「癒花園」顯示了對生命的重視,對心靈治療的認真。

或許台灣的土地資源,生活節奏都不像香港那麼緊張,建一個「癒花園」才成了可能的事;但香港的土地資源、生活節奏如此緊張,建一個「癒花園」,恐怕是一個不可能的夢想。但無論如何,從「癒花園」而來的觸動,至今仍耿耿於懷。或許我們不能,也許我們不必,以同一模式造一個「癒花園」,但「癒花園」所蘊含對生命的重視,對治癒心靈的努力,應該是我們一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