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忘的服務對像

最難忘的服務對像

 郭紫達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過程。

我們不能避免沒有疾病!我們不能長生不老!我們更一定要面對死亡!這樣看來,人的一生豈不是要活在「框框」裏?如果是鐵一般的事實,我們為何不從正面的角度去看人生,學習愛惜生命,希望活得更精彩和更有意義哩!

十多年前,我放下沉重的工作,繼而退下來。當許多人在羨慕我有這個日子的時候,我已計劃好人生的下半場,就是要投入善終探訪服務的義工行列。主要的服務是關懷住院的末期病患者,或經過治療後離院的病人,並給予喪親者支援。經過培訓,我利用自己一點有限的知識和護理經驗,開始幫助有需要的人,讓他們得到身心靈的舒適和能夠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我發現只要我們能夠帶著友善的眼神、親切的笑容、溫暖的慰問、輕聲細語的交談、默默無言的同行,已經能做到全人關顧的探訪。

其實過去的一段日子裏,我並沒有幹過甚麼豐功偉績,更沒有創出甚麼大事業,只是庸庸無奇的學習關懷,但已經帶給我無限的滿足和歡樂,整個人生觀都起了很大的改變。從前的狹窄、固執、愚昧、懶散等亦一步一步離開了自己,賺回來的是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豁達理智的生活態度。這是何等寶貴的東西,不是金錢可以買得到的,感謝神給我的機會和空間去攝取回來,無人可能拿走。回顧過去的十多年探訪的歲月,那是我一生中最豐盛,充滿喜樂,最多朋友的日子。閒來回憶一番,仍可從心裏笑出來。

記得第一次認識鄭先生是在靈實醫院的善終病房。鄭先生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很健談和有趣的好好男士,在談話中他不停提到自己家中年紀老邁的母親、兩個可愛和孝順的女兒,但當他談到那長期患病的妻子,卻不期然感到傷痛,不時嘆氣。原來鄭太患有紅斑狼瘡和類風濕關節炎,長期活在痛苦中,行動都要倚賴輪椅。因此,她每次都要義工的協助才可以到醫院探望鄭先生。我後來也認識了鄭太。

我每星期有三天的機會護送鄭太到醫院去探望鄭先生。鄭太因為長期受到病痛的煎熬,無論是生理或心理都受到一定的困擾。我每次看到的鄭太都是拖著疲乏緩慢的動作,苦苦的笑容,滿懷希望的去到醫院探望自己的丈夫。從她的一舉一動中,我感覺到鄭先生的存在對鄭太起了很大的作用和鼓勵。恐怕有一天,鄭先生的離世會帶給鄭太的萌死念頭,所以每次在護送途中,我都儘量給她鼓勵。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和鄭太見面的時間亦一天比一天多了,我們中間的距離亦拉近了,鄭太很自然地、無保留地向我吐出自己的心聲,我們亦因此而成為好朋友,這真是神的恩賜!

其實她的家人,包括她的兩個女兒及兄姊等都很關心她的,奈何鄭太的個性是比較頑固,不肯接受親人的幫忙,原因是恐怕自己未能有償還的機會。我向她解釋「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之後,鄭太開始明白和接受,從而加深了她們姊妹之間的關係,我感到很安慰。時間過的真快,一年多後的某一天,鄭先生與世長辭,最悲哀的莫過於鄭太,她終日以淚洗臉,茶飯不思,加上她的頑疾帶給她的痛苦,令她覺得生存在沒有丈夫的環境下,完全是沒有意義的!鄭太亦很直接問了我一句話:「我先生死後,你是否不再理會我呢?」當時的我覺得鄭太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無助,我立即安慰她,更表示會盡力幫助她和支持她。幸好靈實醫院的一位陳醫生答應給她減輕身體上的痛苦,每星期我便護送鄭太到醫院接受治療,在途中我更有機會聆聽她的憂慮,幫助她抒發心中的不安。如是者經過了幾個星期的護送和關注,她的情緒亦慢慢地穩定下來,開始接受和積極面對,面上亦展示了笑容。忽然有一天,她竟然對我說:「將來有一天,當我的雙腳再可以不需要用輪椅的時候,我希望可以跟你一起去做義工。」我當時立即鼓勵她和讚賞她。
經過一連串的治療過程,鄭太的健康很明顯地比前大有進步,痛楚同時得到控制,整個人也輕鬆得多,說話亦比從前來得正面和積極,性情也變得獨立、堅強和豁達。由於鄭先生是一位基督徒,在適當的時候,我更抓緊機會向她講述有關主耶穌的救恩,她亦表現得非常有興趣。

經過了一段日子的治療,鄭太的雙腳開始可以站起來,也可以扶著腳架一步一步的行起來,實在令人感覺興奮和驚喜。我鼓勵她要到教會去繼續追求真理,更要她能日日的跟隨主。她真的很定期返教會,後來更接受了洗禮,真的令我十分感恩。

在一次的義工活動,我再遇上了鄭太,原因是她也來參加義工服務。她已經不需要枴杖來走路了。活動期間,我見她很有耐心照顧長者,很溫柔地服事他們。活動完畢後,我有機會和鄭太談話,從中知道她的近況。她的兩個女兒都已完成了學業,最感恩的是她們都各自覓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她的家姑的身體還是很健壯,她們的關係變得比以前好。因為鄭太在長者服務期間,對長者的心態有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以前一切的不愉快和爭議都一掃而空,換上的是真情和關顧。

這是一個奇妙的個案,亦是最難忘的服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