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宣道會美孚堂

三十而立──宣道會美孚堂

 思澄 

去年,是香港經歷黑暗和艱難的一年,SARS的肆虐,政治的紛爭,社會了無寧日,人人慌慌張張。宣道會美孚堂(宣美)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中度過了她們的三十歲生辰。但教會小小的天地,卻不因為外在的環境而變得不安。相反,她們更經歷了上帝豐盛的恩賜。

立堂三十年,教會不斷發展,卻總不能在美孚購得一個堂址。但因SARS的原因,地產跌至谷底,宣美卻因而可以用八百一十多萬,購得約五千呎的堂址,完了多年的建堂夢想。這絕對不是因禍得福,而是信心在逆境之中發生的果效。

購堂之後,聚會的地方擴充了。教會就開始提升崇拜的質素、屬靈的長進、社區的服侍。劉健全牧師說:「堂址問題得到解決,對事工的發展確實有所幫助。」但教會的目標卻不在堂址的建設,而在信徒的培育。「目前教會進行的事工相當多,我們需要更多肯追求成長、承擔服侍的弟兄姊妹。故此,○四年的事工已作出調整,焦點放在深化和鞏固靈命方面。要培養、培訓能獨立承擔事奉的人,一起建立神的家。」劉牧師要的絕對不是教堂買過來,而是信徒立起來。

宣美並不是一間大教會,現時參與崇拜的會眾大約三百人。但她們一開始就看重服務社區的職事,明白到美孚社區老人問題,購堂以後就更加注重,並且願意擔當更多。但為了使教會均衡的發展,學生和青少年的服務和福音工作,教會當然不會放鬆。劉牧師認為「對青少年人的關注,並非只為了教會增長,能幫助青少年人認識主,就是帶領他們走上正路。」雖然宣美是秉承了宣道會傳福音的熱誠,但交談之中,劉牧師說得最多的卻是服務。這使人感覺到,宣美的精神,不是以我(教會)為主,而是以人為重。或許,外在的表現不容易分別,但內在的心態卻顯示了教會是真正健康成長。

談到宣美和院牧事工如何拉上關係。劉牧師表示,瑪嘉烈和葵湧醫院就在附近,八七年以前,已有不少瑪嘉烈工作的醫生、護士到宣美聚會,教會亦有經常到醫院的團契、福音聚會、查經班等。所以當有院牧事工開始,教會就覺得參與是理所當然。

由始至今,宣美對瑪葵的院牧事工一直支持不懈。除了牧師擔任過多屆的事委會主席之外,還動員弟兄姊妹到醫院作探訪義工,借出場地給院牧室聚會、定期奉獻,可算得上是瑪葵院牧服務背後的一大支持。

三十而立,故然值得欣喜,但今日宣美所期望的是可以走得更遠。教會並不太大,經濟也不太富裕的宣美,購堂以前,每月要負擔數萬元的租金,購堂以後,仍要付供樓的費用。但教會每年對外的奉獻,卻達到五十萬,加上差遣了兩對宣教士夫婦,合共起來就要八十萬之多。這一種廣大的胸懷,對信徒成長,必然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最好的栽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