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報告」─ 臨床牧關教育的必殺技

「逐字報告」─ 臨床牧關教育的必殺技

 湯新南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院牧.CPE督導 

臨床牧關教育訓練(CPE)的過程中,書寫的功課可多可少,有些是可有可無的,視乎督導的教學取向;然而,逐字報告這份功課卻是不能或缺的。學員對這份功課既愛又怯,曾有學員計算過做一份逐字報告,起碼要花十小時以上。究竟它是一份怎麼樣的功課?

起源

它的起源要追溯到一九三三年,當時的臨床牧關教育訓練仍屬初階,沒有現今的多元化。一位神學院教授Dr. Anton Boisen(CPE創始人之一)帶同幾位神學生到醫院實習及訓練,Russell Dicks是其中一位,他將自己與一位垂死病人的對話及祈禱內容記錄下來,成為今日的逐字報告。Dicks對這技巧的形容為:「它不單是記錄,當我們重新閱讀及思想時,就能發展出它的意義。它也是檢視一個人的工作,是一個澄清及發展的過程;它有助寫的人抒發情緒,它是一種反映出我們沒有做到的,對所做的作出批判。」*

臨床示範
會談記錄    C=院牧      P=病人
C1. (我有禮貌地向病者打招呼)啊!陳先生,我係呢到□院牧許姑娘,我係□關心病人□。我可以坐低同你傾偈嗎?
P1.  (病人一聽到我是院牧,淚水從眼眶直淌下來)我兩個女都係基督徒,我個女帶我信耶穌。(病人再次出情緒)
C2.   你覺得好辛苦啊!
P2.   我真係好辛苦,我有□糖尿病好多年,要自己打針,好慘呀!
C3.   啊!有糖尿病真係好辛苦□!我好明白你□感受。今次因乜事入院啊?
P3.  (病者仍繼續悽涼地哭泣)因為我被個仔激親,飲□好多酒,想飲死佢,無眼睇,死□乜都唔知就好啦!我個女嬲□我,佢話唔理我!

會談時間約花了三十分鐘,篇幅所限,只節錄這段開場的對話。由於督導沒可能每次隨學員探訪,為了改善學員的探訪技巧及過程中引發的個人問題,督導就必須借助逐字報告了。以上段的對話為例,學員有幾點要注意的:
  1. 院牧既觀察到病人有情緒,她為何沒有任何表示?是她沒醒覺到病人的需要?或是性別所限?或是院牧故意避開,因為她不知如何處理?
  2. C3院牧不能說「我好明白你□感受」,因為她未經驗過此疾病。
  3. C2一句「同理心」的說話已讓病人感到她是明白他的心情。
  4. 院牧的真誠增加病人對她的信任,以致願意開放地表達心中的鬱結。
  5. P2病人說糖尿病的困擾,院牧只輕輕回應,而問他入院原因,引發了他分享另一段家庭問題。兩條線路在該刻當如何取捨?
教學相長

有一次一位學員問本人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本人從沒有思想過的,「逐字報告是為病人?還是學員?或督導?」答案是「三位」。在督導與學員的討論過程中,不單幫助學員改進牧關技巧,也同時藉著真實個案,發現學員的個人問題而處理;督導在過程中,可以再一次深化自己的牧養技巧,同樣也醒覺到一些個人的問題,需要正視。學員每次探訪病人,有歡欣的,也有悲傷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該選取那一類探訪作為逐字報告?我個人認為:

  1. 內容要有九成真實──記錄過程中有偏差遺漏在所難免,但遺漏太多,督導無法掌握到學員當時的真實情況,如何能幫助他?
  2. 學員無法捉到病人的深層困擾──可以是學員的溝通技巧不足,可以是性別年齡的差異,也可以是其他因素,這些正是學員要學習的地方。
  3. 過程中引起了學員的內心困擾──我們相信成長經歷及家庭對我們有極深遠的影響,以致有時不經意地投射到病人身上,或對方的言談觸動了學員,這就必須要處理。就如上述的例子,可能院牧因對方是男性,以致說話行動有所不自然;院牧成長過程中慣性壓抑情緒,一下子眼見異性流淚,就顯得不知所措。
  4. 從被拒到接納或相反──這種突然的轉變,過程中一定發生了一些事,也許某方的說話傷及對方,使對話突然起了變化,督導要協助學員找出原因。

逐字報告固然考驗學員的記憶,最重要是逐句真實的報導,這樣上下連貫,就可將臨床經驗搬到課室討論。提交的人(presenter)固然得益,回饋的人(學員及督導)同樣獲益。

* Charles E. Hall,(1992)Head and Heart—The Story of the Clinical Pastoral Education, Journal of Pastoral Care Publications, Inc. USA(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