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無休的傳福音

年終無休的傳福音

 羅杰才 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 

去年底,「香港葛福臨佈道大會」在政府大球場、南華會球場、跑馬地馬會,並且又在元朗、澳門同步進行。一個算是史無前例的佈道大會,4天6場的聚會,籌備時間1年多,動員教會800多間和500多個福音機構及學校,動用經費2,400多萬。結果得到34萬人次的出席率和33,464人的決志。大會主席陳樹安博士在佈道大會結束後出版的《感恩紀念特刊》中說:「感謝神的恩典,讓『香港葛福臨佈道大會』在歡呼讚美聲中圓滿結束。」

無可否認,葛福臨佈道大會捲起了香港教會一陣旋風式的佈道熱誠,幾場的佈道大會擠得水洩不通亦是令人難忘的景像。但一個吸引了34萬人次出席,有3萬3千人決志的佈道大會,豈不該足以引來社會和教會的改變嗎?但如今只是事隔三個多月,如潮水般漲起的佈道大潮,是否會像錢塘江一樣,澎湃的潮水,只引來一陣的讚嘆和激賞;潮退後,又一切依然。至於那些曾經因為觀潮而來的人,也就散去。

一場如此轟動的佈道大會,姑勿論如何評價,但總得要評價,也必有人會去評價。專欄作家林沛理就在《亞洲週刊》,指葛福臨的信息欠缺內容,而浸信會神學院的孫寶玲教授亦在《時代論壇》和應林沛理的觀點。第一城浸信會的羅錫為牧師則先後兩次在《時代論壇》寫及葛福臨佈道會。一次是對3萬3千多人決志的數字提出了質疑,並且指出了佈道大會之後的跟進比佈道大會更費周章。事實上,佈道大會之後3個多月,羅牧師的疑問,相信亦已有答案。至於他另一個觀點,則是回應林孫二人的論述,認為葛福臨未能淋漓發揮,是大會過於著重節目和演出的原故。

從內容到信息,從效果到結果,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自行去評價思考,在這裏,並不希望很簡單的為是否成敗下一個結論。作為院牧,我們「傳福音」的地方不在大球場,也不在教會,甚至我們認為院牧服務並不是「在醫院傳福音」。但我們對於福音要被顯明和被傳開,卻是「心甚逼切」。但和佈道大會和教會的福音聚會不一樣的,是院牧「傳福音」並不是透過宣講的方式,而是以關愛的行動,讓人體認基督的愛。當然,在適當的時候,院牧會把握機會向人傳講基督的救恩。由於醫院是年終無休的,所以院牧「傳福音」並不會只在某一個日期,某一個場合,因為每間醫院的每一間病房,也都會有院牧「佳美的腳蹤」。

教會作為福音火炬的持棒者,為了使福音之光可以被傳開,因而進到大球場、甚至社區各處,舉辦各式各樣的福音聚會,是理所當然的。但在這裏我們要指出,有一個地方,它比任何一個球場,更能讓福音傳開,那就是醫院。只是醫院用不著超級講員,也不適宜多姿多采的節目;醫院只需要許許多多有恆心、有愛心和懂得聆聽的人。他們不是單單用口去宣講,而是常常用愛去觸摸生命。這樣的「傳福音」,或許不會有霎時轟動的澎湃效果,但是百河並匯,也可以泉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