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塑造與臨床牧關訓練的關係

人格塑造與臨床牧關訓練的關係

 劉麗儀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臨牧關教育助理訓練督導 
引言

了解自己和認識自己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都屬於不同的人格類型,但沒有一種是比較好或比較壞,只是不同而已。 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發揮自己人格的優點、改善弱點,並能夠接受不同性格類型的人,才能有效地發揮事奉恩賜。因此,人格塑造與牧養的關係密切,透過臨床牧關訓練,幫助我們掌握如何發展牧養的途徑,也讓教牧瞭解自己的景況,藉此尋求生命的成長更新。

教牧人格塑造的特質

牧者的獨特之處,並不只是因為他們領受了特殊的恩賜,也不是因著牧者認識事奉的知識比信徒為多,更不是教會行政職務的任命;而是他們有領導教會,培育信徒生命的權責。教牧的主要責任就是承擔從上而來的天職 (Vocation),因為那位揀選呼召、差遣和託付的主,將這職份賦予牧者。由於牧職是始於天職,因此牧者的本質(being)重要過他們的成就(doing)。

因為教牧不僅是站在講壇講道,更要身體力行在生活中顯明真理,因而牧者人格才是有力量的道。既然牧者的職份是領受上帝話語,並致力以自己有血有肉的生命來與人分享。因此在牧職的實踐之中,人格塑造可以幫助牧者既能有自知之明,也有瞭解他人的智慧,以知人善任的精神,適切的牧養輔導會眾,發掘個別信徒的不同恩賜,達致互相建立。

既然牧者受召的天職是要將平安的福音落實於牧養中,所以教牧的人格塑造就非常重要,因人格的塑造可使教牧透過不同的空間,將生命延伸出去。教牧必需能夠與別人坦誠溝通,達致彼此尊重,互相建立緊密關係,才能建立共融的信仰生命,達致牧養關懷的果效。教牧牧養關懷時,若能發揮人格特質,以及同感瞭解受助者的需要,就可以減少牧養的障礙。若教牧過於自我中心,和包容自己人格的弱點,必會造成溝通及牧養輔導的障礙。

當我督導一位在家庭關係中受過創傷的學員時,我會引導她明白自己的人格特質、個人成長,如何影響她現今的牧養關懷,令學員更多認識和提升自己,才能幫助她生命邁向成長及更新。其實,最重要的是讓她發現自己的限制與弱點及提升自己的需要,才能令牧養能更具力量 。當她瞭解到這是與她成長階段中,未得到父母的肯定有關,她才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但面對難受的情況,她亦會選擇壓抑自己的情緒,並將問題合理化。這時作為督導的我會陪伴她一同面對問題,幫助她不再跌入自我防衛的陷阱。透過個別督導,引導學員明白當以真誠的態度,來反省自己的人格特質,明白自己的強處與弱點,瞭解自己的成長階段,反省自己的人格特質是否影響現時的牧養關懷,從而尋求改變自己的成長動力。這是CPE督導注意學員獨特的人格而制定了的學習模式。

教牧人格塑造與臨床牧關訓練的關係

人格塑造的基礎,是透過對人的景況的瞭解和體會,明白人的軟弱,從而尋求更新與成長,令生命成熟 。臨床牧關訓練的進程,就是引導牧者深深體會到學習心靈關懷的需要,在訓練過程當中,因督導理解學員在牧養功能上具有很獨特的意義,所以透過臨床牧關訓練去模造學員的生命成長,幫助他們接受裝備成為關懷者,使他們在個人成長、精神健康與道德性格上都日益完備。同時,督導從學員的身上找出神在他生命中所作的工,並非集中處理現在或過去的問題,而是透過訓練的過程,引導他發現生命改變和成長。很多時學員們都需真誠地面對自我,瞭解自己問題的所在,直至有力量去透析困難,並有解決方法去完成事情。督導敏銳的觀察和行為背後的意義,是為學員度身訂造適切的人格塑造學習模式。

人格塑造有助學員瞭解自己的性格,多發掘恩賜和成長動力,尋求靈命的成長,正如艾力遜(Erik Erikson)的「人格發展」理論 ,他採用了心理社會發展出八個階段,成為人類人格形成的架構,涵蓋了人生的整個過程。他指出人生各階段更迭會發生危機,因為我們必須放棄過去倚重的處世與看事的方向,才能成功邁入下一階段。但很多人是不能放棄無法再保留的過去,以致他不能享受新生活的樂趣。 因此,學員以真誠的態度來反省自己的人格特質,瞭解自己的成長階段,明白自己的強處與弱點,是否影響現時的牧養關懷,從而尋求改變自己的成長動力,就能致力發揮強處並改善弱點,提升自己的牧養質素。

透過與學員建立信任的關係,我期望能幫助學員達成個人自定的成長目標,這包括個人成長和專業成長,針對個人的事奉需要而訂立目標。在個人方面,個人的創傷、個人成長的背景如何影響她個人的牧養關懷。透過個別督導,幫助學員留意自己的學習目標,先處理個人問題,再思想這問題如何連繫到事奉。透過小組互動,深入反省、接觸對方,幫助她學習達成目標。學習理論後,進行牧關實習,有問題時再與督導商量,這是理論和實踐即時並用的臨床牧關訓練。

結論

透過分析教牧人格塑造與牧養的關係,可以令我們更多認識瞭解自我及自己的弱點,並提醒自己如何採取步驟去改善,以致加強及提升自己牧養的素質。透過明白各人格的不同和強與弱,不但可以學習彼此接納,也曉得以適當態度來對待對牧養的職事。因此,教牧人格的塑造與牧養的關係密切,無論我們的人格有甚麼特點和傾向,從臨床牧關訓練的角度而言,都可以幫助學員醒覺自我弱點,並重塑更健康完整的人格。

參考資料
1. 《從聖經看如何認識和提升自己》鄺炳劍博士著,天道書樓有限公司出版. 2000年
2. 《牧會協談的基本類型》霍華,克蘭伯 著,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
3. 《教牧倫理》唐佑之著,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出版.  2002.
4. 《團體諮商的理論與實務》Gerald Corey著,楊智出版1995.
5. 《心靈地圖》史考特.派克 M Scott Peck.MD著, 天下文化出版, 2005
6. 
http://www.ship.edu/~cgboeree/erikson.html – 51k
7. 
http://www.childdevelopmentinfo.com/development/erickson.s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