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裏、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可2: 1 – 5)
自從在院牧聯會事奉,經常也有機會到不同教會講道,所以不少有關醫治和關愛的經文也引用過了。但一個分別在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都有記載,而且相當為人熟悉的「耶穌醫治癱子」的故事,卻一直沒有引用,直到最近才「發現」這個故事,這個「視而不見」,也正好道出每個人也有他的盲點。
付代價的關懷
馬可福音裏所描述的情景,應用在今日的教會中,相信不少人會被這興旺的現象所感動。因為有許多的人,甚至多得水洩不通的擠擁著要來聽道。如果我們的教會如此,我們都會感恩,甚至會有一份榮譽感。但福音書中對「有許多人」這樣的情景,並沒有太多興趣,甚至往往有點貶意。因為聖經的作者常常注意的是個人,特別是那些受傷受困的人。
在這裏,我們看到一個完全無助的病人,他不能主動的來到耶穌那裏。雖然有一些病人能夠主動尋求主,但原來還有一些病人好像這個癱子,他們是完全無助的。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他不可以離開自己的房間,當然也不可以到主耶穌那裏。不少住在醫院裏的病人,其實就像這個癱子一樣,他們都需要有別人的幫助,才能被引領到主耶穌那裏。
能夠讓這次的醫治發生,居功至偉的當然就是那四位朋友了。他們不辭勞苦,不怕麻煩,甚至不計較代價的要把那個癱了的朋友帶到耶穌面前。試想想,要把他抬上屋頂,甚至要拆去人家的屋頂,這些都不是平常的行為,除了辛苦之外,還得一點冒險,而且可能還得付出復修人家屋頂的代價。
關愛病人,其實是一件要付代價的事情。有些人以為關愛病人,只是和他們聊天,祈禱,都只是舉手之勞。其實,如果真正參與過院牧服務的人就會知道,要得到病人真正的信任,必須真心誠意的付出,包括時間和心思;而且要受訓練和準備,未曾參與過的人,根本難以明白。在有急切需要時,例如緊急入院,突然死亡等,院牧往往就要即赴醫院,不論是深夜或是節期。在今年的新春,就收到緊急求助電話,幸得醫院的院牧立時處理了,這才放下心頭大石。也許有一些病人能夠自己尋找解決方法,但這裏我們看見,原來有一些病人是需要好些人的幫助,他才能夠去到耶穌那裏。
喜歡聽道卻不動心
其實,有病求醫和仗義相助,都是不難明白的道理,也許亦是這個原因一直沒有選取這段經文講道。因為在其他的經文中,這些道理俯拾皆是。然而當我看到另一個情景,就不禁慚愧自己的大意。原來這段經文裏有另外一類人,他們就是那些擠擁著要聽耶穌講道的人。按理說,他們都是慕道者,甚至可能有些是耶穌的門徒,那麼他們總該明白耶穌的心,知道祂一定會關懷那個向祂求醫治的人吧。
但我們在這裏看見的,這些人竟然沒有稍為讓開一點,那怕只是暫時的挪一挪,好讓這個癱子可以經過。我們也很難想像,情況竟會顯得那麼冷漠和絕情,因為那幾個照顧癱子的朋友,一定會請求,甚至哀求他們幫幫忙,讓開一點空間,但結果都是徒勞無功,最終他們唯有繞道而行,冒險攀上屋頂。
我們很自然會因為這癱子的朋友的堅持和信心而感動,但值得反思的,反而是那些在聽耶穌講道的人,為何他們看見這個癱子和這些人在焦急,竟然不動心去幫助他們呢?是當時的人太擠擁,以致挪不開?是這個位置太好了,移動了就會失去?還是聽耶穌的講道太精彩、太重要,不能分心去照顧其他的事?
誰願意付出多一點
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今日嗎?事實上,我們不能不承認,今天在教會中的確有一些只會聽道,但對其他人的需要卻是毫不動心的信徒。這當然不是責怪或批評教會的兄弟姊妹,事實上誰也不知道對方到底是屬於那一類人,而我們也不是要批評別人。但我想,如果我們不自覺,也許我們也會成為這一些只顧聽道,卻對別人的病患和焦急無動於中的人。原來擠擁著要聽耶穌講道的人,竟然可以和耶穌的心分隔那麼遠;擠擁著要聽耶穌講道的人,竟可以成為阻擋人到耶穌面前的人。這是否值得我們反思呢?
不知道除了那幾個癱子的朋友之外,還有沒有一些人會出來協助那個癱子,以致他可以平安上到屋頂,又被縋下去,最終得到主耶穌的醫治。我寧願一廂情願的以為,應當是會有的。
「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裏、就有許多人 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 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可2: 1 – 5)
自從 在院牧聯會事奉,經常也有機會到不同教會講道,所以不少有關醫治和關愛的經文也引用過了。但一個分別在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都有記載,而且相當為人熟悉的 「耶穌醫治癱子」的故事,卻一直沒有引用,直到最近才「發現」這個故事,這個「視而不見」,也正好道出每個人也有他的盲點。
付代價的關懷
馬可福音裏所描述的情景,應用在今日的教會中,相信不少人會被這興旺的現象所感動。因為有許多的人,甚至多得水洩不通的擠擁著要來聽道。如果我們的教會如 此,我們都會感恩,甚至會有一份榮譽感。但福音書中對「有許多人」這樣的情景,並沒有太多興趣,甚至往往有點貶意。因為聖經的作者常常注意的是個人,特別 是那些受傷受困的人。
在這裏,我們看到一個完全無助的病人,他不能主動的來到耶穌那裏。雖然有一些病人能夠主動尋求主,但原來還有一些病人好像這個癱子,他們是完全無助的。如 果沒有別人的幫助,他不可以離開自己的房間,當然也不可以到主耶穌那裏。不少住在醫院裏的病人,其實就像這個癱子一樣,他們都需要有別人的幫助,才能被引 領到主耶穌那裏。
能夠讓這次的醫治發生,居功至偉的當然就是那四位朋友了。他們不辭勞苦,不怕麻煩,甚至不計較代價的要把那個癱了的朋友帶到耶穌面前。試想想,要把他抬上 屋頂,甚至要拆去人家的屋頂,這些都不是平常的行為,除了辛苦之外,還得一點冒險,而且可能還得付出復修人家屋頂的代價。
關愛病人,其實是一件要付代價的事情。有些人以為關愛病人,只是和他們聊天,祈禱,都只是舉手之勞。其實,如果真正參與過院牧服務的人就會知道,要得到病 人真正的信任,必須真心誠意的付出,包括時間和心思;而且要受訓練和準備,未曾參與過的人,根本難以明白。在有急切需要時,例如緊急入院,突然死亡等,院 牧往往就要即赴醫院,不論是深夜或是節期。在今年的新春,就收到緊急求助電話,幸得醫院的院牧立時處理了,這才放下心頭大石。也許有一些病人能夠自己尋找 解決方法,但這裏我們看見,原來有一些病人是需要好些人的幫助,他才能夠去到耶穌那裏。
喜歡聽道卻不動心
其實,有病求醫和仗義相助,都是不難明白的道理,也許亦是這個原因一直沒有選取這段經文講道。因為在其他的經文中,這些道理俯拾皆是。然而當我看到另一個 情景,就不禁慚愧自己的大意。原來這段經文裏有另外一類人,他們就是那些擠擁著要聽耶穌講道的人。按理說,他們都是慕道者,甚至可能有些是耶穌的門徒,那 麼他們總該明白耶穌的心,知道祂一定會關懷那個向祂求醫治的人吧。
但我們在這裏看見的,這些人竟然沒有稍為讓開一點,那怕只是暫時的挪一挪,好讓這個癱子可以經過。我們也很難想像,情況竟會顯得那麼冷漠和絕情,因為那幾 個照顧癱子的朋友,一定會請求,甚至哀求他們幫幫忙,讓開一點空間,但結果都是徒勞無功,最終他們唯有繞道而行,冒險攀上屋頂。
我們很自然會因為這癱子的朋友的堅持和信心而感動,但值得反思的,反而是那些在聽耶穌講道的人,為何他們看見這個癱子和這些人在焦急,竟然不動心去幫助他 們呢?是當時的人太擠擁,以致挪不開?是這個位置太好了,移動了就會失去?還是聽耶穌的講道太精彩、太重要,不能分心去照顧其他的事?
誰願意付出多一點
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今日嗎?事實上,我們不能不承認,今天在教會中的確有一些只會聽道,但對其他人的需要卻是毫不動心的信徒。這當然不是責怪或批評教會的兄 弟姊妹,事實上誰也不知道對方到底是屬於那一類人,而我們也不是要批評別人。但我想,如果我們不自覺,也許我們也會成為這一些只顧聽道,卻對別人的病患和 焦急無動於中的人。原來擠擁著要聽耶穌講道的人,竟然可以和耶穌的心分隔那麼遠;擠擁著要聽耶穌講道的人,竟可以成為阻擋人到耶穌面前的人。這是否值得我 們反思呢?
不知道除了那幾個癱子的朋友之外,還有沒有一些人會出來協助那個癱子,以致他可以平安上到屋頂,又被縋下去,最終得到主耶穌的醫治。我寧願一廂情願的以為,應當是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