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觀奇者

不做觀奇者

力克‧胡哲(Nick Vujicic)再度來港,這位患有先天性四肢截斷症(又稱海豹體)的生命鬥士,生長於一個牧師的家庭,而他亦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以缺少四肢的身體完成學業,甚至可以游泳、打球,而且樂觀、自信、友善、能言善道。他的成功被視作奇蹟,甚至是「神蹟」。因此,力克不但有巡迴各國各地主領激勵大會的事業,更有巡迴佈道和奮興信徒的事奉。

我們當然為力克的成就而高興,並且感恩,但卻應該避免把力克「神蹟化」或「奇蹟化」。因為這樣不但會消減力克「見證」的激勵作用,而且是曲解了神蹟的意思。神蹟化或奇蹟化力克,只會產生「觀奇者」,而忽略了從力克的經歷發現自己的責任和可能,但恰恰這正是力克的期望和呼召。

其實,患有先天性四肢截斷症的並不單只有力克一人,而能夠生活與事業都成功的,日本就有乙武洋匡。他1997年已經出版個人傳記《五體不滿足》,比力克的《人生不設限》早了超過十年。乙武洋匡和力克之間,除了種族、語言和信仰不同之外,其他的地方都十分相似。他們都是巡迴演講的激勵大師,又是作家;參與不同的活動,更走過人生不同的階段,包括結婚和為人父親。

除了力克和乙武洋匡,曾經在西洋菜街(女人街)見過一個和力克與乙武洋匡一樣沒有四肢的人。他用口咬著毛筆寫大字,書法十分秀麗,但圍觀的人只投以好奇和可憐的眼光。然而這個人肯定不會有力克或乙武洋匡的掌聲或獎賞。可見同樣的遭遇和努力,卻仍然會有不同的際遇。為甚麼力克和乙武洋匡可以如此成功幸福,那個寫書法的卻只能乞憐別人幫助?這當然可以從民族素質、社會制度或家庭狀況、個人努力等等方面探討。如果只是簡單的歸因於基督徒的身份,不但無助見證神的大能與大愛,甚至令人反感,並且會抹殺了人應付和未付的責任。

因此無論是力克或乙武洋匡,他們常常強調的,既不是自己的不幸,也不是經歷甚麼超然的大能。而是感恩、堅持、盡力、信心、積極、謙卑、相愛…,他們拒絕奇蹟化和神蹟化,更呼籲聽眾不要做一個觀奇者,而要做一個創奇者。

作為基督徒,我們深信神要賜恩給每一個人,無論他們是健康的、殘缺的;有成就的、沒有成就的;信主的,甚至是未信主的。神也一樣愛他們,他們同樣「可愛」。因為神給人生活的恩典,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而且應該得到的。所以我們不應該以觀奇的心態去看這些生命勇士,而是要感應他們的呼召,不但為自己的生命盡力,而且更加尊重和愛護每一個有缺欠的人。這樣奇蹟或神蹟就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