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在這服侍上有份

感恩在這服侍上有份

 採寫:梁婉琴 

踏進東區醫院王音發院牧的辦公室,他隨即拿來大小不同的陶笛,吹奏了幾首詩歌。除了讚美操,近年他更以陶笛來服侍病人。雖沒有很專業的水準,卻是一臉輕鬆、隨和。他就是這樣喜樂的在東區那打素醫院服侍了17個年頭。

逍遙的少年時代

王院牧有八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三,自小在新界農村長大。因為父親在國內務農,來港後在青山醫院附近租農田耕種。小學時期他最感暢快的是放牛。「由五年級開始,我每天黃昏都會帶牛上山吃草,最開心就是騎上牛背,多麼逍遙自在。」現代都市人,哪個有這樣逍遙的童年?

逍遙之後,他也肩負照顧弟妹,自小就學懂洗衫煮飯。有次煮飯時不慎被火燒焦了頭髮和眼眉,老師還以為他頑皮玩火,要見家長呢!由中學起,他每天清晨起床後,先到田間收割蔬菜才上學,放學後又再下田,最艱辛的是挑水,有時一天挑過百多擔水,但這樣卻鍛煉了健碩的身體。

每逢觀音誕,王院牧都有兩隻雞蛋吃,正因這天是他的生日。「我在觀音誕出世,所以取名『音發』,家人還把我契給觀音。」只是,觀音沒有在他的生命裡產生影響,而小學和中學,他都就讀聖公會學校。但他卻認為耶穌是眾多神之中的一位,直至小五一位基督徒老師講述國父孫中山打碎偶像的故事,他才開始思考是否有一位獨一的真神造物主。

中學時,王院牧開始參與學校團契,中四暑假在福音營決志信主。家人當時並不支持,「星期日早上我去教會,家中就少了一對手下田工作。哥哥更把我的聖經掉了。」雖有逼迫,但王院牧的見證卻使家人對基督教改觀。「我未信主前常常和弟弟吵鬧,但信主後和弟弟的關係改善了。」有了信心,又加上德行,他的改變終於令家人清楚知道,他不再屬於觀音,而是歸入基督了。中五那年,受洗加入屯門信義會。

神的呼召在心裡確認

中學會考成績平平,王院牧便到工廠打工,晚上重讀中五。在教會他也開始參與服侍,而且心志越來越強。後來教會重建,聘請幹事,他就在教會工作,更漸漸有獻身侍奉的意念,牧師也鼓勵他接受神學裝備。81年,王院牧入讀信義宗神學院,認識了在圖書館工作的一位姊妹,畢業後他們步入教堂, 87年兒子出生。有6年半時間在母會侍奉,他心裡不斷尋求服侍的方向,也曾應徵院牧,只是當年神尚未開路。

92年應深水埗教會邀請,王院牧轉換了事奉工場,舉家由居住多年的屯門遷出市區,服侍新移民和基層群體。牧會之餘,因大廈要維修,籌組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他更當上主席,藉此牧鄰,關愛社區。96年東區醫院主任院牧韓淇威牧師邀請他加入院牧團隊,才圓了他的院牧心。

雖事出突然,但他卻願意開放並和太太同心禱告。當他回想多年在堂會服侍,經常探訪和照顧病患會友,也帶領弟兄姊妹到醫院報佳音。「更切身的體會是媽媽在我17歲那年因病離世,而我自小也有哮喘,所以病患和醫院的場景對我來說不算陌生。在禱告中,心裡不期然想到在堂會牧養的人多數已經信主,但在醫院裡大多數人未認識耶穌。轉念之間,神的呼召就在心裡確認了。」

是祂加給我愛心和恩賜

97年當上院牧,王院牧最大的適應就是把床邊佈道轉化成心靈關顧。但因著報讀了CPE課程,開始明白院牧是一個關懷和同行者,而不是床邊佈道者。之後再讀兩個單元CPE,並進修牧關輔導課程,深化對院牧事奉的認識,提升關顧技巧。早期王院牧負責內科、骨科和外科的病房,近年則專注關顧精神病患者。

在醫院穿梭了多年,沒想到自己也成了病人,更是經歷生死一刻的關頭。05年,王院牧突然急性血中毒昏迷4天,起初原因未明,被送進深切治療部隔離;後來發現肝臟長了一個約3厘米的膿瘡,併發急性腎衰竭,必須做手術。「除了自己受著煎熬,太太更因憂心過度而病倒入院。那段日子實在陷於死蔭幽谷之中,雖曾經歷無助的一刻,卻又深深體會了神的醫治與同在。」感恩他終於康復過來,住院3個星期,他消瘦了20磅。這次突如其來的重病,卻讓他多了一份與病人「同行」的經歷。

病癒之後,王院牧重回事奉崗位,深深體會要珍惜生命,學習放慢腳步服侍。近年他更多參與員工牧養,到國內舉行員工福音營、更帶領醫護員工到柬浦寨醫療短宣。「感恩院內有心的醫護人員參與,能夠藉短宣服侍凝聚員工,這是很好的牧養契機。」08年起,他開始以讚美操在院內服侍,動員義工到精神科、癌症和老人科帶領病人跳讚美操,更把讚美操帶進社區,並協助成立讚美操香港分會。
最近王院牧又熱衷以音樂服侍病人,成立病人音樂小組和歌詠班,擴展服侍空間,與員工建立跨部門合作關係。「在醫院服侍的17年,深深體會我這個瓦器是因著有耶穌在生命之中,是祂加給我愛心和恩賜,讓我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用神的愛去關心病人和員工。感恩神讓我在這蒙福的服侍上有份!」謙卑,是王院牧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