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好時懷,耐心不懈!

時好時懷,耐心不懈!

 梁智英 大埔醫院主任院牧  

回應病友的需要,臨床探訪,除了要為他們禱告祈求醫治和平安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代求,就是祈求病友能夠加添忍耐!

大埔醫院是復康和精神科醫院,不像急症醫院兩三天就要出院,同一病房的留院者,往往要相鄰一至二週以上。同病相連,在病室唱詩活動過程中,不少院友都能善於互動,彼此鼓勵,耐心地面對復康的過程!

中年以上的病友常常有特別迴響,例如:獅子山下的香江名句「小小苦楚等於激勵」,或者是笑說「鬼叫你窮呀!」其實是鼓勵鄰床加把勁要「頂硬上」啦!因為復康不但要有信心,更需要堅忍和耐心。

有些人以為急症醫院的病人情況緊急,比較需要「心靈關顧」。其實非急症醫院的院友,病情都是不能很快變好的,有些甚至是愈來愈差,甚或是日子無多的。不少病友在復康的過程中屢敗屢戰,實在需要耐性,需要重複打氣。這不但是病人如此,家人和院牧也是一樣。
有一位肺氣腫病友,多次入院,每次都揮手婉拒院牧和探訪義工的好意。他的氧氣供應指數一直維持在高水平,的確是難以對話。院牧也只能持續地打招呼示好。

好不容易終於遇見機會,「條氣時好時壞,我也不知怎算!唔係唔想傾,請坐。」原來病人是有心無力,我們看見病人拒絕時,千萬不要灰心,必需要有耐心。「你次次來,都同我打招呼,好多謝你,我真係好無助…」

當病人願意主動分享,我們就不需要用許多問題發問,倒是應該讓他傾盡心語。

原來這位病人氣促及講不到說話的時候,耳朵卻仍然一直聽著院牧和其他人的對話,只是他有口難言,因此心中積了許多話要表達。當我們在病房與人談話時,實在要留意,原來鄰床的病人也是聽我們說話的。

「只是呼吸能力時好時壞,實在令人耐性耗盡!」

這位病人用「時好時壞」來形容自己,其實也是形容大多數慢性病人。我們則有時用來形容自己的靈性生活,表達對自己自律靈修的不滿!「時好時壞」,有時也會用來形容情緒世界,表達個人的憂慮。

「時好時壞」,是病友無助感的表達,作為關心者,必須小心回應。

身體沒事的時候,病人好像正常人一個,可是一感到氣促,感覺就如走入幽谷。

「原先呼吸狀態暢順,洗澡後馬上氣促,穿褲也用上半小時!自己知自己事,病情有進展時很快掌握,心情也即好;一旦身體受環境因素影響,氣促不止,心情就跌落谷底。」由於這位病友頭腦仍然清晰,思前想後,屈悶時耐性耗盡,甚至想過一死了之!

他與院牧傾訴是希望有人明白和同行,不想別人誤會自己拒人千里。原來院牧適切的問候,已經鼓勵了他要耐心等待風平浪靜的日子。有了互信,院牧和他約好了一些簡單手語,即使氣促驟致,一切盡在不言中!院友和院牧仍然能夠心照不宣,出示耐性等待的手語咀型。
當然更要抓緊院友呼吸舒暢的日子,讓他盡訴心中情。當他親人來探病的時段,病人的情況也會是時好時壞,院牧如果在場,可以向家人報告他們看不見的那些「場面」。雖然時好時壞,如果有適切的關心,院友的心靈世界,不一定是「心都實哂」,更可以是完成心靈鬆土的良田!

如果家人因為少見院友開懷暢談的一面,一直都只有氣促得怨天怨命的印象,即使病人出院了,也只會一味因擔心而限制他的活動,或教訓他不要怨命,甚至責怪他過去吸煙的習慣等等。如果正面、積極、開心的話題欠奉,只會令病人委屈,心中叫苦!病人的無助其實可以扭轉的,家人親友對他「另眼相看」就可以了。親人應該是病人最好的支持系統!來到醫院,只是多了人接力和打氣而已。
聆聽病人對病情進展的理解及感受,發現他其實也在自我觀察中,也是在探索避免引爆氣促的因由(或其他的疾病反應)。我們耐心地透過聆聽及回饋,將被確認有效的治療(或紓緩)心得,帶給他們幫助和建立自信。

當他們從醫療人員口中聽到相同的見解,「先呼氣,再吸氣!雖然條氣會時好時壞,我也不知怎樣可以即時幫到你,不過我可以陪你一起練習,先呼氣,再吸氣!呼氣,吸氣!」他的精神必定為之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