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可以發現更多

檢查可以發現更多

 鄺燕玲 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 

「面對一連串的檢查、再檢查,我好像一部失靈的汽車送入維修廠!天呀!」

「今天入了醫院,我對自己身體的五臟六腑,有一種莫名的陌生感,它們毫不講理地自作主張,野蠻又不合作。真無奈!」

「醫生好像福爾摩斯大偵探,對我身體進行調查、叩問、備案,我體內各部的器官似乎與醫生私下設定一套溝通密碼,唯獨我作為當事人,卻沒有半點發言權!救命呀!」

各位,若你曾經歷入院檢查的過程,或多或少對以上的狀況有所領會。現今醫療檢查相當普遍,作為前線院牧同工(特別是私家醫院),於各項專科服務,遇上入院檢查的院友比比皆是。較於「危機」或「臨終」,面對身體檢查是否可視作平常?身為院牧或關懷者,不能輕看接受檢查者的心理障礙,要陪伴他們面對莫名的焦慮,體會他們在檢查中的掙扎。

內在的受苦無助

Cindy (化名、約40歲)是病房護士緊急轉介的個案。護士告知病人聽取了醫生解說一些初部檢查報告,情緒即時失控大哭,由於她沒有家人在旁,護士通知院牧立即到場支援。

病床的圍簾拉上,我只聽見裡面傳出陣陣哭聲,於是站在布簾外輕輕招呼,「我係鄺姑娘,是醫院的院牧,聽到你不開心,想入來陪陪你!」我刻意畧等一會,再嘗試打開一小處布簾。看見「病人」(其實她只是等候檢查)一邊哭,一邊抹眼淚。我心中評估她正在混亂的狀態,適量的身體接觸對平定心情是有幫助的(如果是異性要小心),於是輕輕拍她肩頭, 並默默地站在床邊。

關懷者在探訪前要儘量已掌握情況,切忌急於查問病情。這時候「專一的陪伴」是最有效的支持,言語反而會顯得乏力,過快的安慰更是殘忍地按下她內在的不安。因此我嘗試讓她內心發聲:「我要面對一連串的檢查,極重的無助感與災難感,像是大難臨頭!」此刻她最渴望的是有人與她同一陣線。這時關懷的重點是減低她的孤單感,讓她多點力量從迷茫中站起來。

生命的閃亮事件

第二天再訪Cindy,她顯出等候的神情,立時端坐起來,主動請我坐下傾談。她的面容比昨天輕鬆了,眼神也比較平定,表示已經過了混亂的狀態。我評估是適當時機了解她的身體狀況、家庭、工作及其他相關背境。

Cindy細說早於13年前誕下女兒,同時發現患上腸道發炎的慢性病,因此經常肚痛、腹瀉及感染,甚至傷及其他器官,令她感到生命脆弱甚至有死亡的陰影。她難過地述說當時女兒只有一個月大的時候,在絕望中她哀求上天賜予10年壽命撫養女兒。不經不覺女兒已經13歲了,她坦言最大的恐懼是時限已到,命不久已的負面想法。

明白到病人所愛和所懼怕的「閃亮事件」,就能燃起她生命的動力,並且驅走黑暗。當年Cindy任何神佛都想拜,但其實她自小在基督教學校成長,知道祈禱這回事。她曾經在絕望中懇求耶穌,而她的母親和奶奶就叩拜觀音及黄大仙。此時我們不需要做宗教分析,反之是把握時機善用聖經的說話「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翰一書4:18) 我帶動她離開恐懼的迷思,推動她起步向前。

讓主角把生活經驗重新整理、註釋及排列,協助他們透過反思生命故事的過程,發現自己擁有面對問題的能力及智慧,這就是應用敍事治療的技巧。交談中我引領Cindy肯定耶穌明白她為母的心腸,她對女兒那份持久的愛,正是天父賜予父母們高尚的情操。無論將來發生甚麼控制不少的事,也絕不會稀釋這份扎實寶貴的母愛。

這時Cindy釋然地露出一絲笑容,身為小學輔導員的她,素常的理智漸漸回來了。表示明天要做膀胱檢查,護士告知要插尿喉和灌注顯影劑,她主動請我為她代禱,求耶穌賜下勇氣,我知道她開始有力量面對當前的處境了。

經歷神的幫助

Cindy當日上午檢查,下午我探訪她。她神情愉悅,急不及待告知檢查過程的細節,因為她親身經歷神的幫助。當她膀胱注滿藥水,卻排不出來,多次嘗試也失敗,醫生說這樣不能做素描,唯有嘗試取出尿喉再試,那一刻她心中默默禱告主,醫生動手,她集中精神配合,結果成功!

這是第一手的信仰經驗,Cindy經歷神的實在,啟發了她人生觀的轉化。檢查後,她接納自己體質的限制,考慮停職休養,放棄高薪厚職。人生優次最重要是健康與家庭,經濟或許緊縮一點,卻多了時間鍛煉身體,也多了空間與家人多點相處,轉病為福,並非沒有可能。

註:Cindy住院五天,取得檢查報告後出院,需要跟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