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去」—初次探訪

如此我「去」—初次探訪

 杜雪珍 香港浸信會醫院院牧 

今天,除了教牧,許多信徒都會參與病患關顧服侍,並需要到醫院或家訪探病;其中除了相熟的主內肢體,還會有不熟識的弟兄姊妹的家人、朋友,以及教會來賓等。對於初次探病,我們適宜先作出相關的準備,並注意探訪的細節安排,和避免一些不宜的表達,使探病的過程能夠順暢有效。

探訪之前,要定下探訪的目的或期望。一般的探病大都是為病人祈禱祝福、堅固信心、分享福音、關心病者及家人的心靈需要等,但初次探訪時,卻先要選定重點和要達到的程度。若有探訪目的,探訪時就不會漫無邊際;但當然也須留意實際的情況而作出應變,按病者當時的狀態與反應而調教,切勿作過長的探訪,而阻礙了病者休息。一般來說,初次探病不宜超過45分鐘。

探訪者的衣著宜樸實,並給人一種自然得體的感覺;女士則不宜穿閃亮、低胸濶領的上衣或是短裙,並忌濃妝艷抹。如本身害怕醫院的環境,又或自己身體不適,就不宜前往探訪。若自己於近期內曾患嚴重疾病或尚在治療之中,要慎重考慮是否適宜探訪陌生的嚴重病患者,以免勾起自己或對方不愉快的情緒。切記在進入病房前,要確認床號,以免打擾其他病人,更避免令我們所探訪的病人以為我們沒有充份準備。若可以,最好相約一位認識病者的人一同前往。

探訪的五個步驟:

  • Assessing need — 評估病人當下的身體和情緒狀況,以便更好掌握探訪的時間和內容。
  • Breaking ice — 打破初次見面的隔膜,如有其他親屬在場,宜稍作認識和傾談。
  • Caring more — 要真誠表達對病者的關心,要注重用心聆聽他的病情和感受等。
  • Demonstrating love — 透過關懷表達主耶穌的愛,而非只用言語;徵得病者的同意,才可以為他祈禱。
  • Evaluating myself — 總結探訪經驗,為下一次探訪作更好準備。

 四 初次探訪的適宜與不宜
 由於初次探訪對建立關係與締造再訪機會往往起了關鍵性的作用,鼓勵探訪者留意下列的「適宜」與「不宜」:

適宜 不宜
1)  給對方時間說話或靜默 1)  像問症一般或只顧完成探訪任務,急著離開。
2)  耐心聆聽 2)  喋喋不休
3)  關心病者的感受 3)  給予判斷和解決方法
4) 了解他的真正需要 4)  快快給予意見
5)  給他支持與安慰 5)  提出問題、令他更加擔憂
6)  尊重他的意願 6)  死纏難打
7)  與病者作心靈對談 7)  東拉西扯、言不及義
8)  接納病者的反應 8)  要病者接納我們

若要安排再次的探訪,離開前可以徵求病者同意,或直接告訴病者下一次的探訪時間。但願我們更要常常為自己的關懷服侍如此禱告:「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以賽亞書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