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事工與教會 – 互相協作齊服侍

院牧事工與教會 – 互相協作齊服侍

專訪:北區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主席 林暢輝牧師

盧:盧惠銓牧師 林:林暢輝牧師 整理:余靄明

盧:林牧師多年來參與院牧事工並擔任事委會主席,可否先與我們分享一下,最初你是怎樣接觸院牧事工?你如何看院牧服侍?

林:我在北區的教會事奉,當時很多會友入院需要去探訪,因而逐漸有感動和動力欲加入事委會,在院牧事工上有更多參與和協助。不知不覺,我參與院牧事工已有20年,上屆主席多年前卸任後,我就接棒成為主席一直至今。

我認為院牧是一個專業的服侍,因為院牧曾接受臨床牧關教育(CPE)訓練,懂得更到位的服侍和關顧病人。作為教牧的事委,我們一致認同院牧事工有分享福音的元素,但更重要是關心人的靈性需要;院牧則與教會彼此配搭,在病人轉介的工作上擔當重要的角色。特別經過SARS之後,教牧同工不能像以往那樣可以隨時進入病房探病,院牧則可以協助教牧關心病人。

盧:你會怎樣形容北區院牧事工的特色?多年來你委身又見證北區院牧事工不同階段的發展,可否分享當中的轉變和體會?

林:北區醫院與深圳只是一河之隔,所以我們接觸到不少內地的病者,甚至院牧有時需要運用多種方言,例如潮洲話、客家話等才能與年長的病者溝通。轉眼間,北區醫院開院已超過二十年,院牧事工也隨醫院開設而得以開展,初期也是較艱難的,主要是缺乏人手,當年曾需要借用「外援」,例如從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借調院牧前來協助開荒工作。後來成功聘請院牧後,就開始步入與事委磨合的階段,一起推動醫院內的院牧事工。過去的日子,看似不足,卻是足夠,從前只有一位全職同工,到現在已有兩位全職及一位半職同工,一起努力回應院內的需要,包括應接不暇的轉介個案。事委會全力支持院牧團隊的服侍,與院牧團隊是合作夥伴,多於上司下屬的關係。

盧:作為教牧,你如何看地區教會與院牧事工的關係?如何在堂會推動院牧事工?

林:當年,北區院牧事工其實是由北區教牧同工團契產生出來的,現時院牧主管也有參與教牧同工團契,不時在當中分享院牧事工情況。教牧同工們也認同院牧事工是對堂會有幫助的,因為院牧可協助教牧探訪及關心病人,教牧也可以成為義務院牧協助探訪,相得益彰。透過院牧事工,亦可將有需要的病人轉介至教會。記得有一次,我服侍的教會到北區醫院進行福音聚會,其間認識了一位病人,病人出院後仍願意從粉嶺的家徒步至我們位於上水的教會參加聚會。

至於在堂會推動方面,在我服侍的教會,我鼓勵弟兄姊妹的服侍目光不應只停留在教會內,也應超越教會的圍牆,實踐耶穌有關愛鄰舍的教導,關顧教會以外有需要的人。因此教會也有參與北區醫院的服侍和監獄事工,弟兄姊妹透過「落地」的服侍看見人的需要,從中體會事奉的喜樂。另外,事委會成員不定期到區內不同教會探訪,與他們分享院牧事工的情況和需要,提議一些合作的方向,藉此推動院牧事工。

盧:院牧同工都需要不斷裝備、反思與整合,你如何看持續進修的意義和院牧的專業發展?事委又如何支持前線同工的在職學習和培訓?

林:個人絕對支持持續進修,院牧只有一至兩個CPE單元的訓練其實未必足夠,所以事委會按院牧的恩賜、才幹和事工的發展而鼓勵同工持續進修。自2013年起,事委會通過為院牧提供進修假期,例如院牧主管於去年秋季修讀CPE課程時,事委會也給予進修假期以作鼓勵。正如前面提及,院牧是專業的服侍,因此透過持續進修可增進相關的知識,也透過平日的服侍擴闊人際脈絡,提升服侍的質素。

至於院牧的專業發展,個人亦絕對認同,特別在這世代,任何崗位也需要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邁向專業的發展,院牧服侍也不例外。院牧聯會在此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舉辦合適的課程,設立及執行註冊與檢證制度,促進院牧的服侍質素及確認院牧的專業資格。院牧透過其專業的服侍,不但為病人及員工帶來心靈的關顧,同時也有助醫院的全人醫療服務和發展。

盧:可否給院牧團隊欣賞和勉勵的話?2019年是院牧服務35周年,你對未來的院牧事工又有甚麼期許?

林:作為事委會主席,我看見院牧們的勞苦,特別未來北區醫院迎向擴建、增加床位的挑戰,以及大灣區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醫院及院牧事工的工作量亦越來越重,所以會積極爭取合適的福利以鼓勵和肯定院牧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誠然會讓人看見服侍的果效,吸引更多人願意透過禱告、參與及奉獻支持院牧事工,也深信上帝會必定供應事工上所需。我也欣賞院牧聯會同工主動到不同地區與事委會交流,既成為事委會與院牧之間的溝通橋樑,也可以讓事委會直接表達及交換意見,期待這類交流有再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