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發現助我牧養服侍

自我發現助我牧養服侍

 司徒仕麗 院牧聯會2018年度秋季CPE課程學員  

回想最初報讀這次課程的時候,心情十分複雜。原本我打算申請專業院牧檢證,可是在預備的過程中才發現,我曾修讀過的四個CPE單元中,其中有一個未能符合申請要求,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令我感到驚訝、無奈、沮喪、失望、徬徨。在徬徨之際,我決定盡快報讀一個適用於申請院牧檢證的CPE課程。因過去我修讀的經驗是正面的,故此也懷著期盼的心情去報讀,期待獲得新的體驗,對自己有新的發現。

甄選的過程十分嚴謹,督導常提醒:申請者經過面試及甄選,才考慮是否獲取錄;又如果取錄的人數不足,亦可能會取消開辦課程。這讓我知道能夠修讀不是必然的事,因而以感謝的心預備進入這次學習之旅。

過去CPE課程的學習較著重尋索個人成長如何影響我的人際關係,故此我預計這個單元也會在這些範疇繼續探索。事實上,我要付出的努力比起自己預計的還要多,相對的得著也更多。

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在自我成長、牧關技巧和人際關係各方面,都有深刻的體會和更新的發現。自我成長方面,透過督導、同儕的回饋和自我反思,進一步發現自己在孩童時身處被忽略照顧的環境中成長,自我核心價值是「我不重要」,習慣被人忽略,甚至連自己的感受也習慣被忽略,一旦被注視或被讚賞時會顯得特別敏感,很容易產生不安的情緒和出現抗拒的行為表現,例如會逃避注視的目光或否定讚賞的說話。當認知這是兒時的經驗,現在的我已經成長,可以重新學會選擇尊重自己的感受;這份對自己的尊重,令我較安然面對被注視。另外,慣性的自我忽略原來也影響我的牧養關懷能力,令我容易偏向忽略關懷對象的感受,逃避進入他們深層的內心世界。

在牧養關懷技巧方面,過去我一直以為輔導技巧是我唯一的關懷資源,現在才知道我還可以運用神學理論成為我的牧養資源。課程中我花了相當的時間,學習將苦難神學應用在臨床牧養處境中,運用「行動—反省—再行動」的學習方法,首先就已有的觀念與病人探索苦難的議題,再透過關於苦難的書籍,將有關理論整合,然後帶著這些理論嘗試在探病時向病人提問,例如:「這次病患困難裡,你怎樣看上帝的參與?」過去,這些問題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現在嘗試發問時,雖然起初感到有點口齒不伶俐,但原來這樣逐步探究下去,病人也會漸漸開始分享他在病患當中,如何理解他與上帝的關係,面對突然其來的病患衝擊時,覺得上帝沒有聽見他的呼求,彷彿上帝離他很遠,因而感到孤單、無助。過去自己以輔導作為唯一的關懷技巧,實踐起來以為十分穩妥;後來我發現其實這好像只是用一條腿走路,現在我學習運用輔導和神學理論作為資源去牧養關懷,像是重新學習用兩條腿走路。雖然有時仍是走得東倒西歪,有時走得比較穩妥,但比起以前能更加全面地關心病人的情緒和靈性需要,這增加我對牧養關懷病人的能力和信心。

至於人際關係方面,我發現自己未能與別人建立健康的界線,這是緣於個人成長中缺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機會。透過這次課程的自修閱讀,幫助我發現為自己建立界線的重要,學習向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給予自己的一份尊重;若自己未能尊重自己,別人就更不知道應如何尊重我。我亦透過人際關係小組這「模擬實驗室」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時體驗向人表達感受、喜好和原則等,其後內心感到一份自我歡愉。這經驗更讓我明白與病人的牧養關係同樣需要建立健康的界線,讓病人懂得尊重自己,同時也學習尊重病人的感受和需要。

到了最後階段,當我以為課程和學習將要結束時,竟然發現自己未能完成一個練習,就是撰寫一封給敵人的信,這令我對自己心生好奇:為何我未能完成這練習?這個發現有待我日後對自己的生命繼續探索。雖然如此,我更深體會個人成長、人際相處和牧養關係之間是相互影響、彼此關連的。倘若我能對這種互動影響有更多發現,相信對我的牧養服侍更有幫助,果效更好。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裡,感謝神讓我有許多新的發現,我知道發現只是個開始,我需要繼續努力,將所學到的實踐在每天關懷病人的服侍中,並繼續操練我的牧養能力,讓自己和關懷對象得到更多益處。感恩我與督導和同儕一同經歷了三個月的學習旅程,雖然因為課程結束而感到不捨,卻知道情誼仍在,感謝督導和同儕成為我的指導,陪伴我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