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牧關事工督導委員會主席
暨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院牧事工委員會委員 – 王家輝牧師
盧:盧惠銓牧師 王:王家輝牧師 整理:余靄明
盧:知道王牧師早年擔任堂會牧者時,進修神學期間已修讀臨床牧關教育(CPE),可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後來可有一些較深刻的個人經歷促使你積極參與院牧事工,並加入事委會?
王:在我進修神學及臨床牧關教育(CPE)之前,我參與事奉的教會是與東區醫院的院牧服侍有夥伴關係的,所以早已略有機會接觸院牧事工。完成該神學課程後,我決定回到母會中華基督教會梁發紀念禮拜堂服侍。基督教聯合醫院(簡稱「聯合」)的創院院長巴治安醫生參與該堂會聚會;兒時我參與教會聖誕佈佳音,多數也是往基督教聯合醫院。當年該院兩任主任院牧都是中華基督教會的牧者,讓我與院牧事工有很多關連,驅使自己也參與該院事委會的服侍。我相信透過參與基督教聯合醫院的院牧事工,正是反映母會實踐「無牆教會」的理念。
至於參與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簡稱「那打素」)院牧事工,源於昔日我在神學院工作時,需要為神學生尋找合適的CPE課程;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在地理位置上最接近的就是那打素醫院,所以常接觸他們的院牧團隊。後來因為我在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身分,知悉張振華監督將要從那打素醫院事委會主席退下來,所以被邀請承接這個崗位。
盧:作為事委多年,包括委員及主席,你怎樣看院牧事工以及院牧的服侍?過去參與院牧事工的日子,你有哪些感受和體會?
王:我看院牧事工是補足醫療制度內人性化的位置。病人入院,往往處理病情的同時也需要處理心情,因為可能多數人平常都沒有機會照顧個人的心靈需要,缺乏被關心;現時的醫療制度下,醫護人員十分忙碌,沒有時間或空間關心病人,所以院牧可以補足這方面,關心病人的心靈需要。
然而,院牧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關心病人,若可以的話,病人出院後就被轉介至地區教會。過去在母會服侍也有不少例子,有些新朋友過往在醫院感到無助時,經歷院牧的關心和幫助,出院後經轉介至教會參與聚會。我記得一個深刻的例子:有位牧師希望轉介一位教友的姻親,詢問有沒有教牧可以前往探病;當時我看到消息,時間許可下就前往探訪。病人因末期癌症,身體虛弱,我探訪時家人也在旁,聽到他們提及有家人原來也有參與我教會的聚會,當提到其英文名字時,我猜想應該是某教友,原來該病人是教會內其中兩姊弟的契爺。當我把消息轉告這兩姊弟後,他們立時往醫院探望,才發現原來兩三個月沒聯絡,契爺已經發生很多事。雖然契爺最終離世,但感恩我在病人離世前為他施洗;而契媽與其家人都願意回來教會,最後更全家受洗加入教會。
盧:你如何看「事委」這角色與功能?你會怎樣形容事委會與前線院牧的關係?如何看院牧的服侍?
王:有地區教會同工加入成為事委,可以讓服侍有持續性,例如病人出院後,可轉介予地區教會參與聚會。另外,地區教會的信徒亦可成為探訪義工參與服侍。兩間醫院與地區教會的聯繫都很好,所以我相信兩院的病人及家屬的後續關顧工作是理想的。
至於院牧團隊,個人認為,主任院牧負責監察及管理整個團隊;前線院牧則負責仔細關顧病人,多聆聽、關心病人及家屬的需要,要用心回應,不是純粹完成個案、有一定探訪個案數目就算了。如果院牧只講數字,我不會覺得很興奮;反而同工有反思、有其生命故事,這才是我較期待的分享,也反映院牧的生命質素如何。若要有質素的服侍,院牧需要持續進修,也需要靜修,需要時間和空間去整理自己的服侍、個人的情緒和事情。這要創造空間給同工才能達成;然而,現況是同工的時間十分拉扯。過往我修讀CPE,是教會讓我有時間去進修才成事。最近,我參與一個靜修課程,更體會事奉者靜修的需要。
盧: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與那打素基金會都有著密切關係,在你看來,兩個院牧團隊各有哪些特色?
王:基督教聯合醫院因其歷史的發展,與社區融合,所以若要籌款的話,地區教會是很支持的。現時該院正在擴建,所以那打素基金會主席表明希望院牧團隊能夠擴張,回應未來醫院更多的需要,因此主任院牧有很多想法去培訓新同工,以迎接醫院的新發展。
至於那打素醫院,其歷史悠久,但最近二十五年才搬至大埔,一直都與地區教會保持聯繫。可是,近年知悉該區教會的牧者有好些人事更替,未知會否影響連繫。另一方面,那打素團隊的強項是CPE訓練,所以這方面的推動和發展也重要。
盧:王牧師既是堂會牧者、宗派領袖,又曾任神學院校牧多年,你如何看院牧事工與教會及神學教育的關係?
王:院牧事工與教會及神學教育這三方面是一個整體,不是分割的。神學教育訓練傳道人,在我以前服侍的神學院,神學畢業前一定要完成一個CPE單元,因為神學生畢業後就是參與牧養工作。所以,我更加感受到督導的需要,有督導才能開辦CPE單元。現時本地已經缺乏教牧同工,主任院牧也不易找到,更何況是尋覓督導呢?早前,那打素團隊曾刊登廣告,想尋覓同工接受CPE督導訓練,可是未有合適人選。
盧:可否給兩個院牧團隊欣賞和勉勵的話?對未來的院牧事工又有甚麼期許?
王: 因著自己在世界傳道會的身分和參與,我看見不同院牧團隊用心去構思院牧服務,但資源有限,只能盡力支持。聯合團隊有很多好的想法,特別是在培育新晉院牧方面,近年他們也增加了很多新同工。至於那打素團隊,主任院牧最近臨危受命擔任此職,憑藉其過往服侍的經驗,相信能帶領團隊在後疫情期重新出發。當然院牧服務的發展也涉及兩間醫院的管理層,他們願意支持及「開綠燈」就令院牧事工的發展更有利。期盼院牧服務繼續發揮其功效,補足及回應醫療服務內人性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