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得拯救 以愛還愛服侍病人 – 羅慧敏

生命得拯救 以愛還愛服侍病人 – 羅慧敏

 採寫:余靄明 

大家有沒有想過,能夠呼吸一口氣都是恩典?對於這次受訪的羅院牧來說,她在生命裡深深體會到,能有生命氣息是恩典,能夠事奉全是恩典。因著神的大愛與其生命的經歷,羅院牧願意以愛還愛,成為院牧服侍病人。
童年雖快樂 身體卻軟弱
羅院牧(中間)

羅院牧共有一家五口,她是大家姐,在公共屋邨長大,爸爸任職巴士司機,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爸爸是很嚴格的,我們做錯了,他會指正、甚至會打我們。在我讀小學時,爸爸已經晉升為駕駛導師,訓練車長。其實他很愛護家人,平時很節儉,目的是暑假帶全家人去旅行。」

在愛的家庭中成長,羅院牧的童年雖然快樂,但是她身體軟弱,容易咳、氣管不適,妹妹在歲時更因肺炎要入住醫院,因此兒時的羅院牧已有接觸疾病的經歷。

在學校決志 到醫院關懷

其後,羅院牧被派往一間基督教中學讀書,卻是同班同學中所屬小學唯一一人被派到這校,所以沒甚麼朋友。「有次某學科需要分組,我發現似乎沒有同學想與我一組,於是小息時我就躲在洗手間向神祈禱,如果有同學願意與我一組,我就決定信耶穌。結果上課分組時,真的如此發生,我就是這樣信了主。」她更參加了班主任為同學開設的信仰小組,後來在學校佈道會就正式舉手決志跟隨主。

大約中四、五時,羅院牧開始上教會,教會傳道人的丈夫是當時屯門醫院院牧,因此教會積極推廣床邊關懷。「當我中六、七的時候,就跟教會團契到醫院參與義工床邊關懷。當時自己很年青,雖然沒有帶領人信耶穌,但可以關心病人,病人也感到開心。」

年輕患癌症 家人也得病

預科畢業後,羅院牧升讀香港教育學院,為預備日後執教,入學第一年需要照肺片,怎知發現有腫瘤,於是一年級的暑假就要做手術切除腫瘤。「當時恃著自己年青,無懼死亡,家住屯門的我入住港島南區的葛量洪醫院做手術,並且很快復元,一星期就可以出院了。」

後來,羅院牧成為老師。工作第二年,爸爸發現鼻咽癌第四期,當年他只有五十多歲,知悉病況後十分傷心,羅院牧也不知所措;後來爸爸經歷電療及化療後康復,接受治療期間有時仍然會上班,十分堅毅勤奮。爸爸患病的經歷,對羅院牧日後的經歷也帶來影響。

復發做手術 活著是恩典

在羅院牧工作至第三年,發現自己腫瘤復發,但因當時父親仍在接受治療,所以待暑假才做手術。可是,這次手術比之前的規模大很多,因這次手術要切除部分肺部和肋骨,她休息一個月才能出院。

腫瘤復發讓羅院牧有更深刻的體會,深切感受到可以呼吸一口氣都是恩典;而在病患裡,人都是需要被關心的。「最初我以為手術很簡單,所以叫家人不用陪我入院,但入院後開始感到孤單,特別是我見到鄰床的女孩子有家人來探望她,術前為她祈禱,我感到羨慕,感恩後來自己也得到院牧的探訪及代禱。」爸爸當時完成了治療復工,加上在黃竹坑工作,常常前來探望鼓勵。每到周末,教會亦有很多弟兄姊妹來探望她,當中也包括我的同事及學生。

原來,羅院牧的情況被對面床的一位病人姨姨看到,並且記在心內,後來有義工來探訪姨姨並向她傳福音,羅院牧見證她決志信主,其後更主動與她一起讀經唱詩。後來姨姨有機會接受換肺移植手術,「她知道消息後,通知家人之餘也通知院牧,院牧比起家人更早來到醫院關心祈禱,可見院牧對病人的關懷。」她與姨姨互相見證對方的康復,日後也保持聯絡,直到姨姨回到天家。

病患的體會 印證成院牧

康復出院後,羅院牧又再投入教學工作,並在學校及教會擔任不同事奉崗位,同時亦在神學院進修文憑課程。後來事奉日久,忽然覺得疲倦,於是選擇在這些崗位停下來,但繼續擔任學校團契老師,事奉滿有喜樂,有人就問她會否考慮全職事奉。經過禱告尋求後,羅院牧決定全時間修讀神學接受裝備。「第一年的暑假,我在東區醫院實習,實習前的同年四月爸爸離世,所以當進入醫院時觸景傷情,無法關心病人。感謝院牧的關心,為我進行了一個月的哀傷輔導,讓我可以繼續在醫院實習。」

神學畢業後,羅院牧選擇報讀院牧聯會舉辦的臨床牧關教育(CPE)課程第一單元,尋找全職服侍方向的印證。過程中,她被鼓勵善用自身的經歷成為院牧,於是她銜接報讀院牧聯會當時舉辦的一年制CPE課程(包含三個單元)。其間她到不同醫院實習,瑪嘉烈醫院院牧部邀請她留下來,於是完成課程後,她繼續在該院服侍,成為正式的院牧。

在急症醫院工作,羅院牧遇見不少危機個案需要處理。有一次,大嶼山有一大型基建發生工業意外,受傷工人送了來瑪嘉烈醫院。「這病人是一位爸爸,當時已經知道救不了他,太太在內地來港不久,有一位三歲的兒子,上有高堂,作為院牧要有策略將惡耗通知家屬;因為知道我一個院牧不足以應付家屬們的情況,於是我即時請多一位院牧前來一起關心家屬。」

後來,羅院牧有機會到東區醫院院牧部服侍。可是,當入職不久,就遇上近幾年的社會變化與疫情。「疫情期間,我最深印象的牧養個案是一個家庭全部成員都確診了,爸爸更因情況嚴重要入住加護病房(ICU),媽媽和兩個孩子也入了院。因病情影響,媽媽一說話就會咳起來,故未能通電話,又不能實體探訪,我透過電郵寄發了很多影片、見證跟他們分享,感恩最後他們一家可以在病房團聚,並且爸爸在病房致電來感謝院牧,最後一家全部都康復出院,。疫情下不能進入病房時,院牧仍可透過科技和網絡在遙距與病人同行。

繼續事奉主 全是主恩典

上年年中,羅院牧轉到另一個團隊服侍,就是她接受兩次手術的葛量洪醫院。「第一日踏入醫院,我有很大感觸;去到胸肺科,回想起昔日患病的自己,一切來得很有共鳴,甚至是一種親切感,例如醫院內某條樓梯,當年物理治療師就是在那裡為我的康復進行行樓梯訓練。」

相信羅院牧感觸的,不只是在一間滿有回憶的醫院去服侍,更觸動她的是回望過去,她深信自己的生命是神拯救回來,能夠服侍主是很大的恩典。「近來一年,我多了去退修;以前定時會約見靈修指導,近來更修讀靈修培育課程,當我更多認識上帝時,對自己也更多認識。例如退修時我看見一朵不完美的花朵,慢慢觀察、細想時,我會感受到神也是這樣看顧曾患重病、軟弱的自己。」工作以外,羅院牧也有修讀創傷治療、和諧粉彩等課程,並思考這些學習如何幫助服侍的對象。

羅院牧深深感受到,能夠事奉全是神的恩典,所以身體狀況許可的話,她會繼續事奉。「我記得督導的提醒:服侍是要出於真誠,因為知道自己是被主所愛,所以服侍不是為了別人的答謝,而是以愛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