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管理

期望管理

提筆寫這封信的日子,人雖在境外,心卻提醒自己要準時交稿,以免耽誤同工編輯進度。

話說自九年前大兒子到美國升讀大學,每年五月都是考試季節。畢業後他選擇留在美國生活,剛開始了工作,更不容易放長假,對上一次回家已是四年前,接著爆發新冠疫情,過去三年就算有家人離世亦不便回港奔喪。如是者算一算,今次是四年來首次一家四口實體重聚,也是九年來第一次與大兒子一起度過自己的生日。

要安排這次行程,需有很多配合,小兒子完成最後一天考試,即晚上機,哥哥預早申請放假,太太重新編排學生的上課時間,感謝聯會同工們協調各項工作,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能夠成事,只說是感恩。

遇上別人生日,我們都喜歡送上生日快樂的祝福。其實生日那天,當事人是否真的特別快樂,但願如此,卻不一定。人活著想過得快樂,又豈只是每年生日那天。怎樣才算過得滿足和快樂?則因人而異!

近年的管理學倡議「期望管理」。人怎樣期望所過的日子,會直接影響過這些日子的感覺。套用在生日這個特別日子,人對那天有甚麼期望,最終便可能感到驚喜、超出期望抑或失望。今年生日,能與久別的大兒子一起度過,已是期望達成,不管去甚麼景點,吃甚麼,已感到滿足、喜悅和快樂。

回想二十多年前往美國進修,孩子還小,所以出門時大部分時間主要負責安排行程及開車。今次最大分別是兩個兒子給「兩老」安排了每天的行程,預早瞭解各人的心儀活動,起行之前已草擬好行程初稿,連吃的、看的也無需自己操心。首次坐上大兒子開的車,坐在後排,看著他的背面,想起那些年記憶猶新的畫面,如今角色已轉移,感覺既特別且良好。可能許多迎向空巢階段的父母,都曾有以上的體驗。原來正面的生活體驗,與期望管理有密切關係。

適切的期望管理包括掌握客觀環境與資源,與持分者溝通、商議,並在過程中按需要作出調校。隨著疫情帶來的探訪限制循序解除,關心院牧事工的同道對疫後的院牧服務有甚麼期望?因應不同的醫院聯網,甚或個別醫院的復常幅度與速度不一,難免有機會出現超出預期或期望落差。

生活裡,有些人常喜歡說「為甚麽別人有,我沒有」、「別人可以,我不可以」。這段日子,也許院牧團隊都會經驗到有個別醫院可以恢復這些、那些;但亦有個別醫院的院牧服務還未完全恢復至疫前的情況。因此,現階段與醫院管理層保持良性積極溝通,按實際情況管理期望十分重要。

        您的弟兄
盧惠銓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