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李潔嫦
從歷史悟人性
曹銘恩院牧在基層家庭長大,父親是校巴司機,母親在家裡做縫紉。他是家中長子,有一個妹妹。他從小銘記父親的教導,深信「做人要刻苦耐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做人道理。年紀小小的他已經分擔家務,每天晚上又幫母親把改好的西褲交回洋服店,然後把客人需要修改的衣服帶回家。他當時家在深水埗,在往返洋服店與家之間的路上,經常看到露宿者和拾紙皮的婆婆。他心生疑問,為何有些人的生活如此坎坷呢?當時他以父親的教誨「有付出才有收穫」去理解,大概是年輕時候沒有勤奮工作和讀書,到了晚年唯有吃力地謀生。他一直有種想法,靠著努力就能改善生活,因此特別喜歡閱讀名人傳記,嘗試從他人身上學習如何經歷挫折,依然堅定地克服困難,達成理想。
上了中學,他最喜愛讀歷史,至今仍記得老師當時說歷史會不斷重複,例如朝代交替,當權者在開國之初推行利民政策,其後為了鞏固權力而實施苛政,直到民怨沸騰,政權被推翻,另一個政權上台……歷史就是如此不斷重複、循環。他把這種不斷出現的歷史循環,理解為人性的循環,繼而想到小時候看見的街頭露宿者,領悟到可能不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人性的幽暗,令他們擺脫不了貧困的生活。
決志信主 與父親關係復和
中四那年,母親與妹妹先後信主,曹院牧有時會跟她們一起參加教會活動。福音信息聽進心裡雖有一點感動,但為著一件事始終無法打破心理關口,就是與家人疏離的關係阻隔神進入心內。父親個性沉默寡言,不擅長與子女溝通,曹院牧的心底亦積存怒氣,兩父子關係冷漠,同一屋簷下,長期靠寫字條溝通。
大學畢業後,正值2002年金融風暴,隨後SARS肆虐,他的理想是進入社福界,擔當具有意義、能夠幫助別人的崗位,但礙於社會經濟不景氣而無法找到理想工作。當時有人介紹他做保險代理,對方把工作性質形容為給予投保人適時的幫助,也是幫助別人的一種方法,聽起來滿有意義,然而當他正式進入保險界,實際情況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約工作了一年多,覺得很失意,已經萌生退意。
那一年的聖誕節佈道會上,播放了一套電影「耶穌傳」,講述神如何愛世人,耶穌為世上的罪人捨身,他一邊看一邊反省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心裡暗問像他這樣的人值得被愛嗎?就在那刻他感到一種純粹的愛,神在回應他、知道他、明白他,他非常感動,終於決志信主。差不多同一時間他離開了保險業圈子。
信主之後,他與父親的關係依然疏離。聖經的教導知易行難,如何去愛家人,如何能夠跟父親的關係破冰,他的心裡充滿掙扎。他猶豫了很久,終於鼓起勇氣,寫了一張字條貼在床頭,提醒父親天氣轉冷,要多穿衣服。晚上父親回家,甚麼也沒有說,曹院牧也不知如何是好。後來父親咳嗽起來,他即時關心問候,父親片刻哽咽。從那時開始,兩父子由生硬的、簡短的問候,慢慢地互相關心對方。他相信是主的緣故,不僅改變了他,也改變了父親的心意,令兩父子的關係得以復和。
成為院舍舍監,與少年人同行
離開保險業後,他找到一份院舍舍監的工作,看管一群有家庭問題的青少年。他們的年齡在十一歲至二十一歲之間,與親人相處不睦而離家,帶著傷痕成長。曹院牧很有耐性地對待這群他眼中的「性格巨星」,以身教言教、互相尊重的方式去建立關係。曾有一次,有位十八歲的少年找他哭訴,以為跟父親道歉就可以回家,可是父親拒絕接納,令少年心感絕望。曹院牧用同理的態度,首先肯定和欣賞他的勇氣,然後告訴他,「父親做這個決定未必等於否定你,可能是他已經另組家庭和生育孩子,暫時不合適讓你回家。」他鼓勵少年繼續跟父親聯絡,並以過來人的經驗,勸解對方關係復和的重要,有些事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甚至解決不了,但無論怎樣都不要放棄。曹院牧很清楚,這些少年正經歷人生困局的考驗,極需要鼓勵才能踏出一小步,同行的力量幫助他們繼續走下去。
實現讀神學的承諾 被呼召做院牧
在信主的第二年,曹院牧已經想讀神學,不過跟他熟稔的牧者建議先累積足夠的人生經驗,再作考慮。他先後在學校和院舍工作了十年,覺得是時候去回應神,實踐侍奉的承諾。神很有恩典,給他足夠的、悠長的時間去做決定,還有種種的經歷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去承載使命。
修讀神學的第一年,對於實習還是毫無頭緒,是神給他顯明一條路,要他去醫院事奉實習。當時他在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跟隨林牧師學習,短短六個星期,他一直非常留心聽講,心神滿足。以前在院舍照顧的對象是感情脆弱的青少年,他學會如何接觸一個心靈受傷的男性,進入對方的生命。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令他更堅定要繼續在醫院裡服侍。到了神學第三年,他為了更具體地體會病人所需,於是主動申請做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兼職醫院運送助理,職責是把病人由急症室送去病房。過程中,他真的發覺在短短的十分鐘路程,只不過是簡單的關心和問候,已經可以令對方放鬆情緒。後來他又成為探訪義工,最後加入沙田區院牧事工團隊。
他接觸的病人,很多還未信主,不過他相信神透過院牧的一言一行,在病人面前顯示衪的作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二十五歲的癌症末期病者,他早在十年前已經發病,由於得到護士細心的照顧,病癒後矢志成為護士。他在護理系畢業後再度病發,由充滿朝氣和理想的年輕人,變成衰弱且倒臥在床的病人,期望落差太大了,感到人生已無希望。他談到小學唸基督教學校,長大後已沒有返教會。曹院牧跟他說,上帝沒有放棄你,你要繼續用信德去愛。跟著送他一首詩歌「你的信實廣大」,以歌詞安慰他「求賜今天力量,明天的盼望,從天降下恩典」。兩人一起祈禱,年輕人真的願意信主。曹院牧見證這位年輕人站在上帝面前,上帝對他不離不棄,並靠著禱告、唱詩而得到一份安穩。
這多年來,經歷自身成長、與父親關係復和、與少年人同行,以至用院牧的角色去關懷病人,曹院牧形容男性的心靈其實也很脆弱,心底很渴望有人去聆聽。他逐步學習去敏銳他人的狀況,例如有些探訪對象的戒心比較大,或個性慢熱等等的情緒反應,他作為男性特別容易觀察得到,亦會用合適的回應去令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熱誠。
院牧事工在香港公營醫院發展了接近四十年,他從一個歷史愛好者的角度去看,深刻地感受到前人走過的路、付出的心血有那麼多,到了他這一代能夠領受前人耕耘出來的土壤,就像保羅教導提摩太要保持忠心。他希望教會或外界對院牧事工有較為全面的認識,認定向外界推廣院牧事工的重要。在他考慮是否成為院牧之初,曾經詢問教會牧者和其他人的意見,沒有一個人的回應是正面的。他覺得可能大部分人對院牧的理解不深,認為在教會牧養教友,能夠建立長期關係,相比在醫院遇見的病人,關係深淺不一,難有果效;亦有些神學生詢問老師的意見後,很快以為自己不適合做院牧,在還未了解清楚院牧的事奉之前已經卻步。其實不論是教會或院牧,都是彼此同工,互相配搭。今年秋季他會開始修讀第三個CPE單元,亦為自己訂下目標,希望短期內再修讀第四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