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者的成長背景與性格塑造(二)

關懷者的成長背景與性格塑造(二)

 屈偉豪博士 
本文接上期《慈聲》1月號,撮錄自○四年九月二十日舉辦的「走進愛的『』間:新界區心靈關懷講座──關懷者的成長背景及性格塑造」,由屈偉豪博士主講。標題為編者所加。
家庭氣氛與EQ

既然我們都是一班關懷人的人,明白我們的成長背景可以如何影響我們,是十分重要的。但時間關係,我只能簡略的講及情緒智商(EQ)與人際關係。研究發現,父母的婚姻質素、家庭氣氛與你的EQ是成正比的。即是你父母婚姻關係愈好,你的情緒愈穩定;你的家庭愈開心和諧,你的情緒愈穩定。有一些人的情緒起伏得很厲害,甚至變幻無常,我們可以看看他的家庭,是否很不開心。我舉辦了很多家庭講座,很多人常常問我,應如何管教子女,我總回答在未想如何管教子女之先,應先想想如何為子女提供一個歡樂和諧的家庭,這已可以使子女健康很多。

今日我們情緒如何?你走到床邊,會否哭得比病人更厲害呢?或者你回家之後,幾天都吃不了飯呢?或者太投入,放不下呢?這都在乎你的情緒智商。面對這樣情況,你會怎做呢?以後不再作院牧,或院牧義工?你的EQ有否能力解決問題,原來與我們的父母婚姻質素和家庭生活有關。

管教與自信

一個人的自尊、自信與解決困難的能力,原來與被管教的方式有很大關係。即是說我們今天的自尊、自信,其中一點是建立在別人對我們的尊重。當你有問題問老師,但老師的回應說:「又唔識D乜呀?咁多問題?問同學啦,教極你都唔明啦。浪費政府D錢比你讀書。」若老師是這麼悔氣對你的時候,或者你的父母是這樣對你,又或者你長期都對著這樣的老闆,你會有自尊嗎?所以心理學家很強調家庭的溝通,因為這是要建立起人的自尊,令人覺得有自信。

另一樣是逆境智商(AQ)。AQ就是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容易放棄,能堅持下去,想想有沒有方法去解決困難。這就是逆境智商。這與父母的鼓勵亦很有關係。怎麼是鼓勵呢?我試舉例,若李牧師在三歲時學綁鞋帶,當他綁不到時,父母如何建立他的逆境智商呢?可以耐心的叫他試試,叫他拉緊這條或放鬆那條,向他說你一定可以的,不斷叫他嘗試,這叫做鼓勵。但若父母二話不說,立即替他綁了,並且帶著悔氣或不耐煩的樣子,這是幫了他,但不會建立他的自信,當他下次遇上困難,他會不會嘗試呢?講到這裏,大家應可看到,我們作為一位關懷者的成長背景,是給很多東西影響著。

學習溝通

作為一個關懷者,不能單從工作的環境中認識自己。家庭的關係足以影響著你今天是一位熱情的人,還是一位冷漠的人。有些夫婦,很喜歡常常傾談,因此會有很多感情交流、心靈溝通。談戀愛的情侶通常會很浪漫,但當結了婚之後,溫柔度、細心度、體貼度往往只剩下一半,但這仍是正常的,低過這個就差少少了。不少人結婚之後,通常是一個追一個走。我發覺夫婦一起祈禱並不容易。所以在夫婦兩人關係好的時候,要養成這個習慣。因為祈禱是一個很親密的活動,試想想,我要將我的需要的、我的掙扎與你分享,你為我祈禱,你又將你的事情講給我知,我為你祈禱,是多麼親密的行動。

我處理很多奶奶與媳婦血海深仇的個案,發現一些東西很得意的,原來我們到了某一年紀,會有一些界線,是別人不能踩過的。這些是我的主權、治權,是我的城邑。當奶奶踏入媳婦的主權時,立即會出現問題。有些個案,未結婚就已經出現兩個女主人爭仔,結婚後,更繼續爭下去。為何會出現這情況呢?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呢?就是控制權的問題。

父母的婚姻榜樣是如何,子女的婚姻也會怎樣。父母離了婚,子女的離婚率也會高些。父母有婚外情,子女有婚外情又會高些。父母用暴力來處理家庭的困擾,子女用暴力也會多些。父母能和諧地解決問題,子女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高些,他們更能願意平心靜氣地與人商量。其實父母有吵架是正常的,也無需避開子女不給他們知道,假裝恩愛關上房門才吵架。我也會在女兒面前與太太吵架,但吵架後要給女兒知道我們有寬恕。讓她知道人就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這樣的。我們今天可以吵架,但卻可以不傷害感情。學習愛,又學習寬恕,學習表達情緒,這就是作父母婚姻榜樣。

某些事不斷的重覆在我們生命中發生,就會根深蒂固地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很容易將父母的形象,投射在上帝身上;如父母的慈愛、關心、鼓勵、疼錫,在父母心目中是公主、王子、是心肝寶貝;又或是將被貶、被責罵、被管教、被發洩、受打罵,在信仰的靈性追求上投射出來,因此,上帝成了嚴苛的、不可親近的上帝。很多時候,我們的屬靈進度亦需要在這方面超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