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一期的《慈聲》出版,「院牧服務廿載情」的誌慶活動亦已接近落幕,而今年的工作也到了尾聲。因著「廿載情」的誌慶活動,讓我有機會更深入、更廣泛、更親身的觸及院牧服務所涉及的各個範疇和層面。從耳聞目睹的印象所得,各方對院牧服務都十分肯定,並且有不少的欣賞和期盼。
「廿載情」活動能夠得到各大宗派願意名譽贊助,更致送賀辭賀禮,對院牧同工和事委會,這都是莫大的鼓 勵。各醫院的行政總監、管理層親臨出席展覽,並語多讚許,亦表明了院牧服務的工作得到肯定。能夠有份參與這個受到肯定和欣賞的行列之中,實在不能不感恩。
然而,感恩之後,卻不能不思想,我們的院牧團隊受到這樣的讚譽,我們是否擔當付託者的期望?我們更需要 清楚知道,對院牧服務讚賞的人,是因為對「心靈關顧」、「全人醫治」有期望,才會對「院牧服務」表示欣賞。為甚麼我這麼說呢!請容許我稍加說明。
院牧服務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心靈關顧和全人醫治,正如教育是為了實現培育人才和傳遞知識。我們對教育的期盼,其實是對知識的期盼;我們對教育的尊重,是因為得到了培育。換言之,若然教育並沒有實現培育人才和傳遞知識的作用,參與教育工作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尊重和欣賞的;同樣的道理,如果院牧服務沒有實現心靈關顧和全人醫治,院牧也不可能繼續受到尊重。因此,在許許多多的讚譽和感恩之後,我們必需更加認真的思想,前面的路如何走下去。
我們時常的提及在過去二十年,院牧服務開遍了全香港的醫院,一個橫向的發展階段已經完成;如今,我們必需走出第二里路,就是要有縱向的發展。甚麼是縱向的發展呢!簡單來說,就是高度和深度的發展。相信大家都知道,長度加上闊度是二度空間,是平面;如果不加上高度,就不成為立體。在過去二十年,院牧服務在平面的發展成績是無容置疑的,但是否能夠繼續受到肯定和欣賞,則只能取決於今後的立體發展成績。
或許大家會問甚麼是縱向的發展,立體的發展?個人認為,最少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就是必須提升院牧和院牧義工的質與量。因為進入病房,慰問家人的關顧工作,都是由院牧和院牧義工擔 任。所以,如果沒有優質的院牧和院牧義工,不可能有優質的「心靈關顧」服務。正如沒有優質的老師,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一樣。
然而,就算有優質的院牧和院牧義工,但如果數量不夠,也不可能提供足夠的服務;甚至因為責任太多,就連原本可以做得好的服務,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如何聘任和招募;怎樣訓練和管理更多的院牧和院牧義工,我們必需更花心思,也是要最殷切準備的事,因為這是第二里路必需面對和克服的問題。
第二點是院牧事工的組織和支持(包括人才與錢財),必需有所改革和拓大。有一些的院牧事工,由開始至如今,組織和支持都沒有多大的變化;雖然這不一定表示必然有問題,但最少也值得我們去診斷一下。因為十多年前的情況和今日的處境,肯定會有所不同。我們必需不斷的反省和調校我們事工的組織,甚至行政的結構;亦要繼續尋求新的支持者(包括教會和個人),才能將事工繼續發展。借用聖經說:「人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因此,我們的組織如何,力量也必如何!各院牧事委會怎樣發展自身的組織和支持網絡,同樣是院牧服務發展不可少的一環。
第三點是增強研究和理念的發展。目前的院牧服務只是達到了提供服務的階段,而且大多都是一些基本的服務,如聆聽、安慰、關懷等。當然,這一些都十分重要,而且是日常需求最多的服務。但我們亦必需對服務的環境,對接受服務的群體,對服務的結果等等,作更深入和具體的分析、歸納、評估,以至能夠不斷作出反省和改進。至於「全人醫治」、「心靈關顧」的理念、神學反省、社會功能、核心價值等等,需要有更多的論述,才能進一步擴大影響。相信如果院牧服務要再走得高一點,更深入的研究和理念的發展,亦是必需的一步。
回望過去,相信每一位參與和關心者,心裏都會充滿感恩;但感恩之後,我們必需準備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院牧服務由平面變成立體。
編按:由於今期增加了「院牧服務廿載情」專輯,院牧心箋、CPE傳真、祝福網絡、院牧剪影、義工剪影及醫護消息取消。又《慈聲》○五年會重新安排內容,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