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兒童醫院病理科顧問醫生 — 麥苗醫生
盧:麥醫生是病理學專科醫生,為何會選擇讀醫科並以病理學作為你的專科?你早年的工作又有那些點滴?
麥:起初我沒有想過選擇病理學的。記得在香港大學醫學院讀醫科三年級時,父親因癌症病逝。當時本想完成考試才回國內探望父親,可是最終來不及見父親最後一面。那時我深痛反省,我為了應付考試,他過身時也不在他身邊,很後悔自己的自私和無知。之後,我決定求神幫助我整理生命的優先次序,不要再忽略身邊所愛的人的感受和需要。
尋覓工作的日子很難過,丈夫說我驕傲 —— 我反省後發現是自我中心,自己先選好了ABC,希望神在ABC中指示我,附帶條文是沒有D,也不可是「以上皆非」。那一刻的我內心很掙扎,於是求主拯救!有一天回家時,我心中浮現了神的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立時,我眼溢滿了感恩和被釋放的淚水,我的心被改變了。
另外,傳道人也提醒我:神的僕人是要「忠信、隨時候命、受教」 (Faithful, Available and Teachable, FAT),也成為我尋找專科培訓的指標。那年五月收到一個電話通知,然後開始了生物化學專科三輪的面試,後來我才明白他們這麼嚴謹是因為十年來才請一個醫生。五月後期也有其他專科的聘書,不過最終我答應了生物化學專科,因為我希望留在瑪麗醫院工作,好讓我可以繼續服侍母校的醫學生及醫學生團契。當時我不知道有這一專科的存在,自己連求職信都沒寫過,是神奇妙的帶領。
當中選上化學病理科(Chemical Pathology),有一段日子很迷惘,同班同學見到我會笑說:「其實你在Biochem做甚麼呀?」每位在瑪麗醫院工作的同學都叫苦連天,他們說我在地獄裡找到一個好位置!我感受到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未曾見過,耳未曾聽過,心裡沒有想過的!往後,我慢慢踏上了參與遺傳病及罕有病工作的路。為著神的託付,我有幾個夢想去追尋,如大學有更多化學病理的教學、 醫管局有更好的遺傳學服務、香港有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病篩檢、每個主要化驗室也有一個化學病理醫生服務等等的夢想種子,有些目標在過往二十年逐步實現,這是神的工作!
選擇專科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神比我更清楚自己需要及適合甚麼。我鼓勵大家拋開自我中心,多些去問:「香港現今的醫療制度需要甚麼人才?我可以怎樣去貢獻社會?」
盧:在多年行醫經驗中,有哪些較深刻的個案和經驗?作為基督徒醫生,你如何看及履行「醫療服侍」這使命?
麥:記得有一個三歲的男孩,突然發燒、不斷痾嘔,甚至突然昏迷了,被送進深切治療部。三天後,男孩突然醒了、完全康復。後來因病發時的小便樣本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化學物質,於是我就展開調查,包括約見病人家長、查閱病史及尋找有關的「蛛絲馬跡」等,像偵探查案那樣。最終,發現他有一種罕有的遺傳病,於是我再跟進他的家族會否有其他成員也有此病。
我的教授曾說:「在香港,主理罕有病的醫生比罕有病更罕有。」所以,作為一位病理學主理罕有病的基督徒醫生,我的醫療使命是「一個都不能少」,就如耶穌提及失羊的比喻,我願意為每一位病人擺上很多,並與病人一同經歷生命的思考、與病人和家屬同行。一次,遇見一位媽媽,她的頭兩個孩子都患有某種遺傳病,然後她懷了第三胎,產前檢查發現有同樣的遺傳病。她苦思到底應否繼續或終止懷孕;作為醫生,我陪伴她一同思考,同時,因她是基督徒,我也和她一同祈禱,而她也經歷到神的保守和帶領。
盧:醫療服務常提及「以病人為本」,你會如何定義?作為醫生,臨床上的實踐又是如何?
麥:「學醫,先學做人。」我會提醒自己要放下自尊、驕傲和面子,說錯了或不知道的時候就坦然承認,不懂的就去找資料,願意為病人行多一步。常言道:「醫者父母心」,既要體會病人的情緒,也要把握時機去回應。有一次要跟進一個嬰孩猝死個案,跟那位媽媽傾談時,她不時自責是否自己疏忽而害死了嬰孩,例如沒留心嬰孩的哭聲,於是我嘗試捉緊這時機去安慰她:「我感到你很愛你的孩子,所以孩子哭的話,我相信你一定會聽到的。」我亦嘗試向媽媽提出一起重溫孩子的相片,雖然大家一邊看一邊哭,但她表示:「若不是你陪我一起看,我一直不敢再看這些相片……」雖然最終查不到猝死的真正原因,但至少在病人的家屬有需要時可以聆聽及關心他們。
盧:面對繁重的醫療工作,你如何保持行醫的初心?如何面對及克服工作中的挑戰?
麥:我的初心是:除了真理,其他事物都願意為神而改變。例如以前自己較為情緒主導,於是學習調整:對別人的稱讚不用太上心、太陶醉,看自己合乎中道;面對別人的批評,學習客觀地看自己,肯定對的和錯的,道歉不為了讓自己的良心好過,而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而道歉及改正自己。所以面對工作的轉變,我會調節自己的性格、興趣去迎合工作的情況,讓自己喜歡自己的工作,以致成為一個造就別人、同時討神喜悅的人。知己知彼的學習,主必興旺,我必衰微,這是保守初心的一些秘訣。
盧:你如何看院牧服務?過去從事醫療服侍的經驗,可否分享當中如何與院牧配搭,攜手達致「全人醫治」?
麥:我很欣賞院牧的服侍,因為他們大部分並非受聘於醫院,而是藉著教會及信徒的奉獻來支持,忠心耿耿的服侍。他們不只服侍病人,更包括我在內的醫護人員,我覺得他們的服侍很像宣教士。若遇上持久服侍的好院牧,就像遇見一位好牧者長期牧養一群人,他們認定使命、不卑不亢地服侍,對我們醫護是很大的祝福。過去我曾有機會與院牧們一起籌辦聚會,包括佈道會、聖誕報佳音等,一起在醫院分享信仰。現在我也會鼓勵醫學生靈巧地在醫院裡作見證,與人分享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