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界東醫院聯網行政總監 ─ 馮康醫生
醫院行政總監(Hospital Chief Executive─H.C.E.)是直接關係整個醫療服務的核心人物。《慈聲》由今期起,每期訪問一位H.C.E.,瞭解他們的抱負與面對的挑戰。至於他們對院牧服務的評價及意見,當然不會錯過。這篇重要的專訪,你當然不應錯過。
|
地點: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部會客室
羅:近年來醫療體制的革新一浪接著一浪,醫院管理高層不斷在迎接和推行各項新措施。作為新界東醫院的聯網總監,你認為目前最大的挑戰和難處是甚麼?
馮:當然是醫療融資問題。大家都知道數年前香港的經濟出現困難,引致醫療資源緊絀,醫管局成立聯網就是要透過服務改革以達致更高的成本效益。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免會帶來「陣痛」,因為不同醫院都有各自的文化,這些固有的「框框」亦非一、兩年內便可改變。我認為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去平衡改革的需要和員工的士氣。
羅:那麼,你又如何能在固有的「框框」內,為同事塑造一個更好的將來?
馮:我認為必須「破而後立」,不能墨守成規。各人也要學習拋開成見及固有的枷鎖,要看高一層、看遠一點,為更遠大的未來而奮鬥。但要達致目標還需一段日子,目前就只能夠「摸著石頭過河」;而作為領袖的,責任就是要知道如何探索下一塊石頭的位置,並且要有堅定的信心過河,絕不可因有一些阻礙便後退。
關於醫療改革,馮醫生重申在新界東醫院聯網的四個核心推動:精進的專 業、融和的發展、樂業的工作環境及促進健康的目標。這 些核心價值並非止於口號,而是整個聯網都要有共同的理解,然後朝著同一方向去做。例如專業上的精進。馮醫生指出精進的意思不是指尖端科技,而是最基本的減少病人風險,保障醫療質素。改革亦涉及醫院的分工,即每間醫院有其專科,聯網內的病人可到相應的醫院接受專科治療;如此既可減少資源重疊,亦可提高服務質素。
羅:有人認為取消分區急症和專科服務,對病人和家屬帶來不便。你又有何看法?
馮:所謂「工多藝熟」,以外科為例,集中醫療,醫生的手術亦會因為做得多而更快更好,這反而是對病者更有好處。若分散了,不單沒有善用資源,病人亦得不到最妥善的治理,這也是得到社會認同的事實。
羅:兩年多前新界東聯網成立了「心靈關顧服務委員會」,由沙田慈氏護養院的行政總監葉衛忠醫生負責執行。馮醫生對委員會有著甚麼期望?
馮:首先我必須再次強調「心靈關顧」對病人的重要性,因為身、心、社、靈是缺一不可的,我對委員會的要求就是期望能夠做到跨宗教,即所謂的「兼容性」。我個人對任何一種宗教也抱持開放的態度,但因著院內病人有著不同的宗教背景,甚或沒有任何信仰,因此委員會亦必須開放給不同信仰的人士,為病人提供適切的心靈服務。
羅:我十分同意你的講法,但也想 向馮醫生稍作澄清,就是基督教所提供的院牧服務不完全等同於傳教服務。院牧關懷病人,絕對不是要硬銷福音,要他們信耶穌,但如果基督教信仰能有助病人康復,我們當然感到高興。不過,事實上由於院牧服務是源自教會,所以必然有其宗教元素,亦有別於一般的社會服務。
馮醫生一再強調絕對尊重任何宗教,但由於每個病人的心靈需要有所不同,因此包容性亦必須提高。自從SARS之後,醫管局總部也積極開拓「心靈關顧小組」,如Oasis(心靈綠洲),目的是照顧員工的心靈需要,而由於資源所限,亦只能顧及員工的層面,至於病人的需要,仍要靠賴院牧和義工等的服務。
剛才你提及「兼容性」,我也想再作一點補充。我個人認為信仰必然有其執著性,但亦必須有兼容性。對於一個成熟的信仰人士來說,兩者是可以兼備的。
馮:若從聯網組織的立場出發,我想不管對方的信仰有多大執著性,兼容性是必需的。因為心靈關顧服務最終的目的是要去幫助和服務最多的人,所以不能只容許一類人士存在,而是要吸納更多不同的人士(包括宗教人士),藉而幫助不同心靈需要的病人。
對於院牧服務的整體工作,馮醫生給予正面的評價,並且很欣賞教會和院牧的努力,讓心靈關顧的服務能有效地在醫院開展。他對院牧服務表示支持,並希望能有更多義工進到醫院協助院牧。
羅:目前最困擾義工服務的就是醫院的警示。你認為可否制定相關的政策,既不會影響醫院的運作,又可以讓義工進病室探病?
馮:我也理解有關警示對義工構成的不便,亦期望有解決的方法。以威院為例,如能落實重建,病房在設計上的改動將可以解決探病的問題,但目前卻尚未可行。然而,現階段亦未必完全沒有出路。
羅:院牧室可否挑選一些高質素及已接受防感染訓練的義工,向院方申請許可證,然後自由出入病室探訪病人。
馮:當然可以考慮,但這方面仍需要謹慎的安排,以策萬全。
羅:從醫院管理層的角度,院牧服務需要在哪些地方作出改善?
馮:當然是對量的要求,也就是要培訓更多人才去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現代人面對多種壓力,形成情緒問題,繼而引發生理的問題(生病),因此心靈關顧的需求實在很大,醫管局亦著意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和協助,因此聯網內仍需要不同宗教人士的協助,幫助不同需要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