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緩的心靈關顧──我們仨的見證讀後感

刻不容緩的心靈關顧──我們仨的見證讀後感

推動 羅杰才 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 

如果一個很小的過失,也可能會做成很大的災難;那麼一個很小的善行,同樣也可能是很大的功德。

我們仨的見證,記述的是一個家庭蒙恩的經過。從內容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平常的家庭,而他們所遭遇的,也只是平常的遭遇。母親病了,手術不能成功,這類的事情每天也都可能發生。至於這個家庭成員的反應,呼天搶地,失去理智,也都是常見的情況。只是最後因著一位牧師和一位護士的關懷,心情和遭遇有了180度的改變。

這個算是見證嗎?這樣的事情特別嗎?

這樣的事情並不特別,反而相當常見。正因如此,我們就更應當重視,因為病人的親屬在呼天搶地,失去理智的尋找幫助,卻只遇上拒絕,每天都可能在醫院中發生。能不能轉危為安,會不會由咒詛變感恩,就要看有沒有能安慰人心靈的「天使」出現。

記得蕭壽華牧師一次在院牧聯會中分享信息,他提到對院牧服務的特別之處,就是「即時性」。蕭牧師強調,因為病人的變化有時是十分緊急的,就是教牧要趕去也不一定來得及,但因為院牧駐在醫院,所以他們可以「即時」趕到病房,向病人或家人提供心靈關顧。

在病人危急時的心靈關顧,甚至只是為病者做一個禱告,到底有多大的重要性?這是一般人難以明白的。但從陳氏姊弟的焦灼、彷徨、忿怒之中,我們可以知道,如果那一刻沒有陳牧師的出現,他們整個家庭往後都可能在哀傷和懷怨之中度過。一份適時而至的關懷,就像一陣及時雨,可以化解一場山火。

或許有人會認為陳姊妹既是基督徒,又懂得為母親禱告,應當是有信心的人,不應當因為找不到牧師為母親臨終禱告,就「不信耶穌了」。這樣的信仰不是太兒戲了嗎?這樣的態度,當然有可議的地方,但這種反應,卻絕對不是只有陳姊妹才會這樣。事實上,在生死關頭,人的思想和感情都不像正常的樣子。如果我們要以「正常」去要求那些面對生離死別的人,才是不正常。所以,在醫院裏我們常常要面對和處理不正常的要求,其中包括在某些情況下,要即時到達病房。

看「我們仨的見證」,陳牧師和謝院牧並沒有起死回生。事實上,家人也不是要牧師和院牧起死回生。他們適時的介入和關懷,足已讓人知道人間有情,上帝是愛。希望這一篇見證,能讓你更明白院牧服務的重要所在,更希望你也能在病人危急時,送上適時的關懷。

後記:作者指他母親住院期間常見到鬼,又夢見大火燒死很多人,感到驚慌。經祈禱後,就不再見鬼,也不驚慌。關於靈界的事,基督教的觀點是肯定它存在的,但人稱見鬼,或是有某些特殊經歷,是否就是靈界的活動,卻不能一概而論。作者母親所說的,對她而言必是真實的。但對於其他人,或許會認為這只是一種心理現象,或是幻覺。

事實上,真實的情況是甚麼,任何人也沒有能力去證明。因此,我們要小心處理,也要留有餘地。基督徒用祈禱去幫助這樣的人,是合理和合適的。但目的不是要證明有鬼,更不可強調是驅魔,而是要他得著平安平靜。我們並不需要為了「證明」他驚怕的原因而與人爭辯,我們只需要讓人知禱告能帶給人平安。